切换到宽版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087
金币
113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1-27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3-01-05) —
           白露前后,是甘薯开始大量登场的时候。小时候常看到大街小巷除了卖烤甘薯的,还有肩挑担子沿街叫卖桂花糖粥甘薯的,一碗在手,香甜可口,围了一大堆食客。

  甘薯,又叫红苕、番薯、白薯、山芋、红薯,原产美洲。1573年,明万历初年,福建长乐有位叫陈振龙的商人,在吕宋(今菲律宾)做生意时,看到当地的农民种植一种庄稼,叶绿根红,生熟可食,“功同五谷,利益民生”。陈振龙称之为“朱薯”。他想把这种作物带回国内种植。可菲律宾管理十分严格,严禁薯种出国,陈振龙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花高价从农民那里买了几尺长的薯藤苗,把它收藏在浸过水的绳子里,再把绳子盘起来,这样才躲过了“海关”的层层检查,历尽千辛万苦带回国,种在自己家的菜园里。

  有一年,福建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陈振龙目睹此景,叫他的儿子陈经伦向福建巡抚金学曾呈了一道“献番薯禀帖”,说他种的山芋能救灾民。金学曾是位体恤民情的清官,他亲口尝了陈氏种的山芋,果然“味同梨枣,食可充饥”。于是就召令各地,广种山芋,度过了灾年。从此,山芋在我国东南广为种植。福建黎民百姓,为了纪念陈氏父子,在福州乌山建了一座“先薯祠”,以表其功德。

  明代末年,著名农学家徐光启亲自研究甘薯的栽培技术。他在自己的家里,用泥土垒了一个苗床,培育薯苗。为了保持一定的温度,就用稻草盖上,每天去检查看看。多事者以为徐光启在家私藏珠宝,就向官方告发,官府信以为真,派差人搜查,方知不是珠宝,而是甘薯。徐光启培育的甘薯有碗口那么大,又香又甜,来讨薯苗的人络绎不绝,真的如获“珠宝”。他为了推广甘薯的种植,还编写了一本《甘薯疏》的书,从此,甘薯由南方逐渐传到北方,在神州大地安家落户。

  老北京人常称甘薯为白薯,最喜烤着吃。日前看民国徐霞村写《北平的街头小吃》,写他吃烤白薯的味道时用了“肥、透、甜”三字,真是传神。特别是前两个字,我是第一次听说过有人会用“肥”和“透”来形容烤白薯的。

  “邻家刨红薯,赠我一篮筐。豆秸火煨熟,赛板栗绵香”,“垄垄绿土块块果,蔓蔓常藤节节根”,都是古代诗人吟咏甘薯的佳句。民间还流传一首赞美甘薯的打油诗:“旧年果腹不愿谈,今日倒成席上餐。人情颠倒他不颠,自有真情在心间。羞为王侯桌上宴,乐充粗粮济民难。若是身价早些贵,今生不怨埋沙碱。”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5
金币
48299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72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0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4-11-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1-27
这个番薯还真的是好东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