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78阅读
  • 1回复

[纯水]首山两座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087
金币
113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1-10
         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首山山顶,原先矗立着不少古代的亭子,其中有两个不同寻常,格外引人注目,一个叫却金亭,一个叫作霖亭。虽然这两个亭子已经损毁多年,可与之相关的故事一直在襄城大地上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却金亭建于明代,是山西富商所建,以表彰廉洁自律的张淮。张淮是河南襄城人,明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历任山阳知县、芜湖知县,升监察御史,调四川雅州任判官,明弘治元年(1488年)升任江西按察司佥事,之后又在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等几个岗位上磨砺过。

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山西有一富商被奸诈之徒诬陷,被定为死罪,后得张淮复勘予以申雪,富商感恩戴德,馈张淮以千金,张淮不受。张淮退隐回到襄城城北的老家后,富商又以祝寿为名,千里迢迢来到襄城,准备了一个用黄金铸成的大“寿”字,张淮仍不受。富商不解,张淮在位时不受金银,怕有碍仕途,这好理解,如今,张淮已告老还乡,还怕什么呢?他将自己的不解说与张淮,张淮答道:“一个人在位时能够拒受贿赂,只是达到了国家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到了晚年没有职权的时候也能淡泊名利才是真正的高风亮节。”富商一听,惭愧不已。

为了表达对张淮的崇敬之情,他在首山西端的山顶上修筑了一个亭子。亭子六柱稳竖,六角飞翘,六脊结宝葫芦顶,额书“却金”二字,意为张淮辞金不受。亭子完工后,富商泣拜而归。张淮两次却金,彰显了他坚定的清廉品格。

作霖亭建于清代,是襄城百姓所建,以表彰襄城县令佟昌年。佟昌年是辽东(今辽宁辽阳)人。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佟昌年任襄城知县,为官清廉,整饬吏治,扶贫济困,安置流民,并与驻节襄城的总镇高第一起重修县城,对清初襄城的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后被奉祀于襄城文庙名宦祠。

据《襄城县志》记载:作霖亭在首山之巅,顺治七年(1650年)六月,因天大旱,知县佟昌年“露宿斋戒其下者凡七日,忽雷风大雨如注,士民德之,建亭于上,以志不忘,因名之曰作霖亭。”霖,及时雨。作,含制作、操作、劳作之意。古时,由于科学知识与相关的技术条件所限,大旱之年,禾苗枯焦,百姓渴望天降甘霖,常寄望于神明。地方官不论是否相信,出于安定民心的目的,也会虔诚祝祷于神明,为了展现至诚至敬,常要劳神费思、疲累身体。佟昌年为祈雨不停奔波,就在人们望眼欲穿将要绝望之时,天降甘霖,天遂人愿,一场大雨解了旱困,“惨无苗者欣有秋矣,而逃者又携囊而返矣”。于是,襄城百姓在歌舞欢庆中建亭于首山,并立石纪念这位父母官。作霖亭依山而建,清朗大方,占地面积是一般亭子的三倍,横看如厢房廊庑,是文人墨客聚首吟唱的理想场所。清顺治八年(1651年),山西文人郭守训,当时在县城编纂地方志,曾撰写《作霖亭记》以纪之。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张淮是在外地为官的襄城人,佟昌年是在襄城为官的外地人,一个为明代官员,一个为清代官员,虽然家乡不同、时代不同,可他们都能以为官的基本准则要求自己,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忧,因此百姓发自内心爱戴他们,建造亭子纪念他们。古往今来,为官者只要心系百姓,廉洁从政,勤勉做事,就会被历史所记载,被百姓所爱戴。

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建亭是为了纪念,这两个亭子在首山山顶上矗立了几百年,现在虽然亭子损毁了,可张淮、佟昌年的高风亮节、为民情怀早已刻在人们心中。相反,那些只想着自己,甚至欺压百姓的贪官,一定遗臭万年,为世人唾弃。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5
金币
48299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72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0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4-11-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1-10
这两座亭看来都有深意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