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61阅读
  • 8回复

[转帖]一个云南知青的回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28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23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04) —
        老单位的许多人随着改制,厂房被拆迁而四处飘散.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原单位的那些人马早就由于各种原因纷纷一去不复返了.离退休的,出国的,长病假的包括以前停薪留职的,下岗的,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了.当初和我同一批进厂的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在老单位里大概不是最后一批,也属最后第二批的老员工了.也算凤毛麟角之类的吧.我这个人比较内向,和同事们接触的也少,彼此印象不是很深,最多混个脸熟而已.不过老B倒是留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老B原本和我不是一个部门的,差不多要三,四年了.后来虽然调在一起工作,但也是各归各,大家也没多大来往.老单位改制后,被安置在一个集团办的三产小厂里,因工作关系,我们二人开始互相熟悉起来了,也慢慢交流起来了,从他的自我介绍中,得知了他的一些个人情况,也了解了一些不知道的事.有时候回忆起来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老B在家里排行第11,小名"11子".据他讲他父母共生育了11个子女,但只活下来5,6个.他最小,俗称"奶末头".个不高,又黑又瘦,其貌不扬,有些邋里邋遢.不过别看他外貌不咋的,倒是非常爱干净,每天至少洗一次澡,天热时要洗三,四次呢!家里也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去过他家的人也在我面前夸过:老B家就是干净整洁.他还自我吹嘘烧得一手好菜,家里老婆,儿子,媳妇,孙女都爱吃他做的饭菜.因为儿子,媳妇单位里没有食堂,所以他们每次上班还要从他这里带菜呢.

        老B是云南知青,象所有知青一样,老B也时常爱回忆过去的知青生活.也许是因为他是个乐天派吧,老B对他在云南的日子还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负面的非常少.据他说,他们这一批人都是初中毕业,就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去了云南的.当时不去是根本不行的,有规定,每户人家至少去一个.他上面二个哥哥,一个姐姐已经结婚了,不可能去.让未结婚的二个女儿去父母又放心不下,于是父母做他工作,他那时也小,感觉也无所谓,就一口答应下来了.以前我听老单位的二个老工人说过,在那特殊的年月里,国家号召一下来,根本就不允许你不去.谁要是不去,工宣队的老师傅就把铺盖往你家一搬,吃住在你家,天天做你们思想工作,直到你去为止.我曾经也在某杂志上看到过类似的文章,一户人家因是独生女儿,舍不得让孩子走.街道工宣队一老师傅就是采取这种办法的,吓得那家父母硬逼着自己的女儿去报名插了队落了户才算完.那二位老师傅还说,如果这样做你还不去.居委会的一帮老头老太就敲锣打鼓的来到你家,把欢送xxx下乡的大红喜报往你家门口一贴,造成即成事实,不容你不去.要是这么做你还无动于衷,那么公检法随后就来了,破坏上山下乡的罪名是跑不掉的.到时候真叫一个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基本上是没人不敢不去的,除非你是残疾人或傻子.

         老B走的那天,父母也来送他了.他们是在上海老北站上的火车,现在那里早就被拆掉了.老俩口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得很伤心,弄得他都哭了.周围许多知青的父母也都是这样,车里车外一片哭声.没像电影和纪录片里拍的那样,充满了豪情壮语,欢声笑语.车站上人山人海倒是真的,到处是红旗飘扬,高音喇叭叫个不停,叫些什么也都记不得了.反正不外乎是慷慨激昂的宣传动员的话.有趣的是,几十年后的一天,老B和单位里一同事闲聊,竟发现他们都是云南知青,都是同一天上的同一列火车,只不过不是同一个学校的,插的不是同一个队而已.


        老B他们是先坐四天三夜的火车,到昆明下车.途中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在经过贵州时,看见那里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平地.到处都是大小不等的石头.当地人就在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中种些粮食或其它农作物,那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的贫困,使他们大为惊讶,至今不能忘却.从火车上下来后,稍作休整,知青们由有关部门派来的工作人员分配插队地点.第二天一早,他们坐上解放牌大卡车赶到思茅,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县城,现在已更名为普洱市了.到了那里,再由当地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公社.到了后,大家才最终从大卡车上下来集合.一路上都是土路,时间长,又颠簸.大家已是疲惫不堪了,从刚开始在车上放声歌唱,到下车后一言不发.其间经历了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我知道,老B说他们话都已经说不出了,真是累啊.可这还没结束,当下由公社老社员带领他们赶去农场报到,这一走就是8个小时,到那天都黑了.大家胡乱的在农场食堂里吃了点东西,就在农场的会议室里胡乱的睡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再由农场老职工带上他们去目的地.大家共一,二百人,跟在农场老职工后面朝山里钻,到处是密密麻麻,不见阳光的竹林,耳边只听见头顶上发出一阵阵像风吹过的沙沙声.老职工对他们说,这其实是猴子从他们头顶上的竹林掠过时发出的声响,怪有趣的.等到了目的地一看,大家都傻眼了,什么也没有,就是一片比较开阔的空地.老职工说,今后这块地方就是他们的连队,他们必须自己砍毛竹来盖房子,总之一切都要自己动手.都到这地步,还能怎么办呢,大家只能跟在老职工后面学习砍毛竹,搭竹棚子,暂时先把住的问题解决一下吧.老B说,他们当初在学校都是听了那些来招募的地方干部的话,才决定来云南的.一来是无论父母还是自己,都觉得新疆太荒凉,东北太寒冷,都不适宜我们上海人所生活的气候环境,而云南毕竟也是南方,气候比较适合他们.二则来招工的人把他们那里吹得是天花乱坠,说他们那里啥都有,住的是窗明几净的大瓦房,全机械化操作,正规的军事化训练等等.在他们离开家之前,那招工的人还一个劲的劝他们不要带任何东西去,说在他们那里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只要去个人就行了.没成想竟是这么个结果.因为听信了他的话,许多女同学连卫生纸都没有带,只得赶紧写信让家里寄卫生纸过来.真是非常苦涩的一个笑话,知青连队里当时的紧缺物资竟是卫生纸,于是,大包大捆的卫生纸从上海各处被紧急的邮寄到他们这里.老B说,这就是那些欺骗他(她)们的招工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而开的"大兴"之一.缺德至极!


          老B他们的日常工作非常简单,就是种地,砍毛竹.当时,多生产粮食,多打粮食是一项国家性的战略任务,硬指标.为了完成这一伟大的光荣任务,同时也为了解决知青们的口粮问题,多种粮食成了他们这批知青最紧迫的任务.而云南多山地少平原,如何多种地就成了一个令农场领导头疼的问题.不知是何人想出的主意,烧荒顿时成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法宝.于是,一声令下,大规模的烧荒种地开始了.所谓烧荒,就是知青们把一个接一个山头的树木点着,全烧光.烧剩下的草木灰就埋在地底下当肥料,上面只要种上庄稼就行了.老B说,每当烧荒时,总有大批的野生动物逃了出来,有野牛,野猪,狐狸,猴子,兔子等.也有一些动物逃不出来被烧死的.尤其在晚上,大火燃烧的场面颇为壮观.我反驳他,认为这是在破坏自然环境,是在犯罪.但老B总是不以为然,说那时候大家都这么做,可以说整个云南知青点都是这么干的,也没见把这些树木烧了有什么不妥.在这一点上我和他永远说不到一块去.我在某电视台的某栏目上看过与此相关的介绍,说经调查发现,云南的森林覆盖面积比建国时的要减少60-70%,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那特殊的十年里.老B说,每次打下粮食后,先由知青们用扁担把粮食挑到山下集中,然后再挑着粮食走三个小时的路去农场,称好重量后,装上牛车送到公社过秤,称完了,得等其他知青点粮食都送来后,才集体出发去县城.第二天一早,大家再赶着牛车走一个白天,送到县里入库,这才算是完成任务了.老B说,其实云南是红土地,属于酸性土壤,不适合种大米,倒是适宜种糯米.云南少数民族的竹筒饭就是糯米做的,非常香.不过多吃了,对他们这样的汉族人肠胃来说,还是受不大了.


         知青连队的另一项任务是砍毛竹,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很简单的道理,造房子就要搭脚手架,而毛竹就是搭脚手架最好的材料.国家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造房子,当然,那时绝大多数是因为盖厂房,造军工设施的需要.所以市场上对竹子的需求量也很大.老B他们这批知青常常是日夜不停的在山上砍竹子.据他说,那毛竹最粗的有碗口那么粗,是蓝边大瓷碗,不是小瓷碗.在我的印象里,见到过的最粗的毛竹也不过如小瓷碗口那么粗细,像蓝边大瓷碗口那样粗的竹子,别说没见过,连听也是第一次听说.老B说,他们把竹子砍下后,去掉枝叶,顺着一条早已处理好的山坡往下一扔,竹子就会自动滑到山脚下,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下山去取.连里每个人都要去扛毛竹,多的往自己肩上扛上十几根,少的四,五根,送到农场里,直到把任务完成.虽说活重,累人,但老B认为还是值得的,能锻炼身体嘛!他说自己身体这么好,都是在那时候打下的基础.有这可能,因为我有一次在单位里,看见过老B挖地,刨树根.看那把子力气,那做活的姿势,真是叫既能做,又会做,别看我才30多岁的人了,根本是不能和他搭脉的.那时候老B已经50出头了.


         干得多,吃得也多.老B他们由于干的是苦活,累活,对食物的需求量极大,而当时每个人每月的口粮是定量的,国家计划供应,谁也不能特殊.可就这点粮食,对于知青们来说,是永远也吃不饱的,都是正在长身体的大小伙子啊!每晚干完活回来,尽管在食堂里刚吃完饭,每个人尤其是男知青,还是感到饥饿难奈.既然不可能增加定量,那么增加一下肚子里的油水不是也能解决饿肚子的问题吗?于是,人人写信给家里,要求家人给想一下办法.那时候家里其实也没啥高招,无非就是把所有能搞到手的肉票集中起来,买肥肉熬猪油.熬好油后,倒入铁皮的饼干听里,封好后寄过去.知青收到后,打开饼干听的盒盖,里面是雪白的熟猪油,闻上去是一股沁人心肺的肉香味.到了晚上下工,知青们就从铁皮饼干听里挖一大勺白色的猪油,拌在白米饭里,也没菜(云南多虫害蔬菜不易成长),就这么呼哧呼哧的三下五除二的吃进肚子里去.老B现在谈起这猪油拌饭,还一个劲的直夸:真香啊!除了熟猪油,最常见的就是卷面.碗里放些酱油,挖一勺熟猪油搁进去,拿开水一冲,调匀了.等面条熟了,往碗里一放,就是一道最可口的夜宵了.他说,为了多吃到这些猪油,卷面,连队里立下一个规矩,有谁探亲回家,回来时就必须帮忙捎带其他知青家里人要送来的东西.没人反对,谁也不敢反对.因为当时请假回去探亲,要全连队每一个人都举手同意的,少一个人也不行.他有一次探亲回来,左手用网兜带了四,五个盛满熟猪油的饼干听;右手的旅行袋里放了十几包卷面.有他自己,也有其他知青的.他说他们那有一个知青才叫真厉害呢,一次探亲回来,肩上背着十几个饼干听,手里还提着三十几包卷面,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长途跋涉,还能按时回来,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云南有雨季,一下就好几个月.老B对此印象深刻,这是他们最无聊的日子.等雨停了,天晴了.只要没活了,大家就到附近的村寨里走走玩玩.从而认识了云南的一种特色食品-----烟熏肉.他说这肉家家会做,在当地人的竹楼里,屋子的正中央都有一个火盆,常年燃烧不绝.老百姓们就随便拿一块肉挂在火盆上面的架子上,有的人家干脆就吊在屋顶上.随着火盆里的烟冉冉上升,那块肉被慢慢的熏黑.主人家要吃的时候,就割几片下来,放些辣子,和在其它菜里炒一下就吃了.看上去挺脏的,吃在嘴里倒是很香,也不觉得肥腻.云南这地方多山和原始森林.肥沃的周围带水的平地,当地人叫坝子,都被傣族人占据了,他们以前在当地属于一等公民.其他少数民族只能呆在山上生活.过去谁要是胆敢下山,会被傣族人砍死的.现在解放了,这些情况也就不存在了.不过据他本人观察,看上去还是傣族人最干净整洁,穿着打扮也最有异域风情.白族人的衣服最漂亮,女孩子更漂亮,可能是电影<<阿诗玛>>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吧.其他少数民族相对来说,穿着打扮方面就比较原始了.我在一些描写知青生活的书中看到,说那里水果品种丰富,香蕉都烂在地里了.就问老B有这回事吗?他说确实有这么回事,那是他们刚去时经常看见的景象.他记得有芭蕉,芒果,菠萝蜜和许多他叫不出名字的水果.老B因为不爱吃水果,所以能记住的不多.他说和同伴们去原始森林砍伐树木时经常看到许多水果熟透后没人采摘,掉落下来,烂在地里.没人可惜,要吃自己摘去,可以吃到你往后一见它就反胃.野生的各式水果随着原始森林被砍伐而越来越少,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水果后来是越来越多了.


         老B说他在云南呆了八年,后通过亲戚的关系去东北的大庆当了六年的工人.他也坦承,之所以要离开,还是因为当农民太苦了.他算幸运的,为了离开这个鬼地方(他们那里知青的话),许多人是想尽办法,到处托人找门路拉关系要返城,甚至有人不惜以自残来达到目的.他就亲眼见过,有砍伐时故意砍断自己手指的,有用布条勒住自己大腿造成肌肉萎缩的,触目惊心,不一而足.老B说这些人要是能坚持下来就好了.往后就是知青可以大规模全面返城了,而且基本上都给安排工作,最好的进国营,差的是集体单位.他听那些留在连队里的知青说,开头走的人少,公社,农场还规规矩矩开证明,敲图章.后来人是越来越多了,工作人员就直接把公章拿橡皮筋吊在房顶上,知青们通常在一张白纸上自己写好证明后,过来再把公章取下来一敲就行了.根本没人管了.不像那些自残者,回来后都混得不咋样,能安排进街道,里弄的生产加工组去糊纸盒已经算不错了.工资低,奖金少,待遇差,社会又歧视.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里弄加工厂都关门了,这种人在他们这群人里面也是最倒霉的一批.老B后来也从大庆返沪,被招进我们单位.可能是通过他家东北那个在部队当大干部亲戚的关系.

         老B如今早就退休了,不过听他对往事的回忆,还是感慨颇深.知青是一个特殊时代特殊的产物,对它的看法,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知青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已经被永远的载入史册,这一点是毫不令人怀疑的.希望老B的故事带给大家的也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本文由寡人有疾于2014年3月11日20:12分原创首发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8
金币
50232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90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2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5-01-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6-23
这个回忆看上去非常真实的
1条评分金币+1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9-10-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28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10-14
回 至尊狼王 的帖子
至尊狼王:这个回忆看上去非常真实的 (2018-06-23 16:40) 

姑妄听之,谁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军师

UID: 416669

发帖
487
金币
62
道行
139
原创
1
奖券
1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4-10
最后登录: 2025-01-2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10-16
喜欢看这类真实难忘的回忆故事~~~
1条评分金币+2
假正经也 金币 +2 - 2019-10-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699
金币
8754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45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57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2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10-16
知青,知道这么一个群体,感觉比较遥远的事情。
1条评分金币+1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9-10-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28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10-16
回 沙漠之虎 的帖子
沙漠之虎:知青,知道这么一个群体,感觉比较遥远的事情。 (2019-10-16 09:52) 

应该有半个世纪了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28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10-16
回 军师 的帖子
军师:喜欢看这类真实难忘的回忆故事~~~ (2019-10-16 08:45) 

我认为听听也蛮有意思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幸福奶酪

UID: 1767975

发帖
540
金币
6404
道行
1888
原创
0
奖券
155
斑龄
0
道券
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2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0
最后登录: 2024-09-1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10-18
回忆往事,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1条评分金币+1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9-10-1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28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9-10-18
回 幸福奶酪 的帖子
幸福奶酪:回忆往事,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2019-10-18 12:16) 

我也时常有这样的感慨。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