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我们都很熟悉,正是这场战争导致了天下三分,孙权和刘备各自占据了吴地和蜀地地,而曹操仓皇逃回北方开始休养生息。短时间内也无法对南方用兵。
而刘备则抓住机会,守住荆州并攻下益州,有了稳定的栖息之地。天下三分之势就此形成,也应验了诸葛亮隆中对天下三分的设想。
此后的二十年间,三国之间也发生了不少战争,比如关羽进攻樊城,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关羽死后,刘备攻打吴国的夷陵之战,但这些战争都没有左右当时的局势,三国的疆域都相对稳定。
政治上则发生了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刘备听说汉献帝已经死亡(实际未死),在大臣的劝说下登基称帝,建立汉,后世称蜀汉,三国之中只有孙权还未称帝。
倒并不是说孙权不想称帝,而是没有称帝的契机,曹丕说起来是汉献帝禅让给他的皇位,而刘备本就是汉室宗亲,听说汉没有了,自己称帝延续汉王朝也名正言顺,只有吴的孙权,既不是宗亲也没有禅让,还没有拿的出手的成就可以成为他称帝的基石。
俗话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孙权就是这么做的。他在等一个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226年,曹丕病逝,二十三岁的曹叡登基称帝,孙权看曹叡登基未稳,想趁机搞点事情,给自己弄个大新闻。
孙权派遣番阳太守周鲂秘密求助已为北方所知名的山越宗帅,想让他们去诳诱曹休,周鲂答复孙权,山越宗帅不足以引起曹休的兴趣,必须得有分量的去头像,于是周鲂就休书曹休,说受到孙权的刁难,希望以鄱阳郡之地投降魏国。
曹休一听觉得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于是奏请接应周鲂,顺便打一下孙权,曹叡同意了,于是就有了《军师联盟》的那一幕,只不过曹叡的安排跟《军师联盟》不一样。
大军分三路同时进发,曹休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接应周鲂。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
结局当然如《军师联盟》一样,一路上曹休骄傲轻敌,一头扎进了陆逊的包围圈,陆逊把曹休打的大败,曹休撤退,吴军在后追杀,直抵夹石,斩杀、生擒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驴骡车辆上万,以及几乎全部的军资器械。
关键时刻是贾逵的部队,布下疑兵,救了曹休,供给曹休士兵粮草,曹休部队才振作起来。
孙权声势大振,并在一年以后称帝,三国都完成了称帝的过程,虽然看起来三国的领土上并没有变化,但是实际上对三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石亭之战后,曹休背上毒疮发作而死,司马懿是此次战役最大的收益者,曹休的死亡,让曹氏宗亲又少了领兵打仗的人员,曹叡不得已起用满宠作为东线主帅,而后来的诸葛亮北伐,又让司马懿取得了西线主帅的位置,只有曹氏宗亲才能领兵为帅的先例打破,魏国的江山开始松动。
石亭之战带来的影响是孙权称帝,诸葛亮北伐,魏国的政权开始想司马家倾斜,最终司马家夺了魏国的天下,要说赤壁之战决定了天下三分,而石亭之战则重新定义了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