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77阅读
  • 1回复

[纯水]曲艺“看今朝”之风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022
金币
22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05
斑龄
189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4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4-05
         舞台这厢,是西北汉子高亢嘹亮地“吼”出山乡巨变,农民脱贫致富后的喜悦之情,三弦铿锵,鼓荡人心;

  舞台那头,则是柔美的江南姑娘轻捻琵琶,细腻婉约地吟唱着秀丽多姿的水乡风韵。

  边弹边唱的陕北哥与江南妹,一北一南,一粗犷一细腻,一阳刚一柔美。近来亮相于人民大会堂舞台的曲艺节目《看今朝》,将南北曲种融为一体,让人眼前一亮。

  接地气的戏曲语言,主唱、对唱、轮唱、合唱的层层递进,《看今朝》突破了以往传统曲艺单线叙事的固有模式,创造性地将陕北说书与苏州弹词这两个风格迥异的曲种融合在一起。音乐调性和语言节奏方面相互适应、尽量合拍,既保留了各曲种传统唱腔流派的鲜明特征,又有所变化和发展,并将情感的交流、形式的碰撞糅合在口语化的唱词和情境化的表演中,演员们跳进跳出,转换自如,鲜活灵动,趣味盎然。短短五分半钟的时长内,通过曲种对比的张力和故事性的演绎,“精准扶贫”和“绿水青山”的主题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时代精神、地域特征与曲艺元素被恰如其分地巧妙融合,展现了中华曲艺特有的雅俗共赏与和合之美。

  必须强调的是,《看今朝》的外在形式虽新颖别致,内里质感却仍坚守传统。这显然是出于尊重曲艺本体特征、遵循曲艺创作规律的严谨态度,体现了艺术家们对曲艺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的高度自信。

  曲艺源自中国民间,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生动活泼,自诞生起就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曲艺作品一般短小精悍,体量虽小,却能以小见大,有“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

  有些人对曲艺抱有偏见,认为难登大雅之堂。毋庸讳言,一段时期以来,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有的节目语言过于直白,一味堆砌标语口号,缺乏艺术性的表达;有的节目则放弃了曲艺说唱的特点和优势,“歌舞化”“戏剧化”“舞美化”甚至“去方言化”的痕迹较重;有的节目甚至在格调、品位方面趋于低俗,令人反感。这些问题必须正视,予以纠正,否则只会离观众越来越远。

  从这个意义上说,《看今朝》的创演实践和探索,为今后曲艺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它传递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什么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优秀文艺作品,怎样才能找准方向,不茫然,不盲从,坚持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曲艺创新,不仅是一个节目的简单创编,可能更是创作方式的革新。《看今朝》的成功就凝聚了集体智慧。南腔北调同唱一曲,需要以更多打破常规的技术性手段来实现,除了在音乐调性和节奏速度上的统一,还要有诸如舞蹈、戏剧等其他门类多种艺术元素的跨界融合。《看今朝》的主创团队汇集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多位专家,阵容强大。近几年,由文化部主办的《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信念永恒》、《诗颂中华》——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等多台有影响力的大型晚会,都是这支团队的手笔。

  数曲艺风流,还“看今朝”。《看今朝》的成功经验,不应仅仅局限于曲艺界内部的研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验与思路,相信亦对其他艺术门类有所启迪。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5
金币
48252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72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06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4-11-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4-05
看样子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