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87阅读
  • 0回复

[医学知识]寒天低温-警惕冻伤[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968
金币
104982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2-18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8-02-24) —
入冬以来,北京便笼罩在流感的阴影之下,人们所期待的新年第一场雪也是如少女般羞赧,迟迟不肯到来。三九之际,高压冷峰过境,气温更是骤降至-10℃,寒风如饿狼般嘶吼,就连故宫午门的部分城墙皮也被吹落,幸好没有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查明为冻胀造成墙表面空鼓。如此寒冷的天气,格外需要保暖、警惕冻伤,特别是在高寒地区和户外作业的人群。这里谈谈冻伤的预防与治疗,供大家参考。
冻伤的基本概念
定义
“热胀冷缩”
冻伤:人体的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发生收缩痉挛,导致相应组织的营养供应受到阻碍,继而发生变性坏死,即冻伤。
部位
“人心总是温暖的,人心向背易冻伤”
远离心脏的手、脚、耳、鼻尖等经常暴露的部位容易发生冻伤,尤其是双脚,由于血液供应少、皮下脂肪薄,加上活动多,消耗能量相对多一些,就更容易发生冻伤。
冻疮与冻伤
“轻冻疮,重冻伤,冻疮皮肤上,冻伤范围广”
冻疮:局部的轻度冻伤一般称之为冻疮,是长期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性皮肤损伤。冻疮初起时,患处皮肤苍白,后呈紫色或紫蓝色,局部肿胀,加重时可以出现水泡或溃烂。
冻伤分类
“I度红白痒,II度泡痛僵,III度蓝黑色,IV度骨头伤”
Ⅰ度冻伤:为皮肤浅层冻伤。皮损为苍白色,红肿、痒、刺痛和感觉异常,愈后不留瘢痕。
Ⅱ度冻伤:为全层皮肤冻伤。皮损红肿、痒、灼痛、水疱,局部有持久僵硬和痛感,但不遗留瘢痕和发生痉挛。
Ⅲ度冻伤:为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冻伤。皮肤由苍白渐为蓝色、黑色。皮肤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和水疱,伴较剧烈疼痛和灼痒。易继发感染。愈合缓慢,愈后遗留瘢痕,并可影响功能。
Ⅳ度冻伤: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冻伤。伤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当体温降至26℃以下时,可发生心室颤动,最后心跳、呼吸停止。
冻伤的预防
“手足冰火两重天,体育锻炼气血畅,冷水洗澡更健康,有病提前早预防。鞋袜注意防潮湿,防寒保暖是真章。”
1、手足冷热交替刺激,提高耐受性。手足冻疮患者每年冬天开始用冷热水交替泡手足,热水温度40℃左右,冷水温度不低于10℃,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
3、冷水浴。从炎热季节开始进行冷水浴,用冷水洗脸,坚持到寒冷季节,以增强抗寒能力。
4、积极治疗影响血液循环的原发疾病,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障碍、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等。
5、有过冻疮病史的人,可在每年入冬以前,在医生指导下提早服用一些能改变远端末梢循环的药物,如维生素E等。
6、鞋袜注意防潮湿,冬季人体水蒸气主要从头顶、腋下和脚底散发出来,鞋袜极易潮湿,且鞋内潮湿是足冻伤的诱因之一,故冬季预防足冻伤,需勤换鞋袜。
7、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中更要注意保暖,还需特别注意戴手套、口罩、帽子等保护身体局部组织不受寒。
冻伤的治疗
“脱离寒冷是关键,温水浸泡促循环。不可水烫与火烤,轻度冻伤敷药膏。严重冻伤送医院,以上才是最良方。”
1、脱离寒冷环境,积极复温改善血液循环。迅速远离寒冷环境,迅速更换潮湿的衣服和鞋袜,进行全身和局部的保暖,并保持局部组织清洁干燥。饮用热水,并用38-42℃温水擦洗浸泡局部冻伤组织,以快速复温,促进血液流畅。切不可用火烤、雪搓或在很热的水里浸泡,以免发生烫伤,出现破溃,导致感染。
2、轻度冻伤外敷冻伤膏。轻度冻伤(局部皮肤红肿)者,可适当外敷冻伤膏,涂膏厚度约1毫米,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
3、中重度冻伤及时就医。若有较大水疱需到医院抽取疱液。严重的冻伤,如皮肤有蓝色或黑色的坏死,甚至有肌肉、骨骼冻伤需立即到医院就诊
1条评分金币+17
疾风-劲草 金币 +17 鼓励一下 2018-02-2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