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高楼大厦里的现代邻里关系概括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冷漠而疏远,不承想,坐落在小区里的一块足球场,竟成为一块磁石,聚起了一帮爱踢球的邻居。球场上,小区足球队训练比赛不断,不到两年时间,竟达到上百人规模,逐渐在北京社区足球界踢出了一些名堂。12月3日,这支名为北京金域东郡的足球队出现在首届万科V盟社区杯足球联赛总决赛赛场,与他们一争高下的,还有来自太原、长春、沈阳、大连、天津、烟台、青岛、济南等8个城市的8支社区五人制足球队。
北京金域东郡队队长高昆很享受这种踢球的感觉,“没想到还能在小区里找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球友,每逢比赛,家人和孩子都来给我们加油,周末的聚会大都是足球主题。”其他几支社区球队情况类似,足球成为最佳媒介,不仅拉近了球员间的距离,更让社区居民间的感情升温。北京市足协社会发展部的张淼说:“社区足球的健身功能十分显著,而且起到了社交作用,让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居民有了团队合作的机会。虽然社区球队不可能涌现职业球员,但辐射作用是巨大的。”
作为足球强国之一的英国,足球学院和社区足球是支撑足球发展的两大基石。如今多支英超豪门俱乐部都是从19世纪的社区球队演变而来。中国社区足球起步较晚,水平也良莠不齐,尚未形成体系。张淼介绍说,仅北京一地,统计在册的社区球队就有1100多支,各类比赛7000多场,但是“社区足球对球员纪律缺少约束,组队资质和球员归属难免出现争议,足协也很难甄别,一些消极和负面情况也时有发生,但相关处罚措施并不完善或者难以实施。”
对此,万科V盟社区杯足球联赛在报名时尝试了新模式,要求参与球员必须是球队所在小区的业主或直系亲属,并对参加过五人制超级联赛和五人制甲级联赛的专业球员的参赛资格进行了限制,从而确保参与队伍的民间性和草根性。对于赛风赛纪问题,张淼建议未来建立球员档案,“凡是足协参与的社区比赛,都可以将掌握的处罚球员名单与主办方共享,从而对业余足球圈的害群之马起到警诫和制约作用。”
这次社区杯足球联赛是中国足协首次与社会化企业合作的试点赛事,中国足协承担了从城市赛到决赛共计139场的裁判工作,同时协助主办方在开赛前期对参赛选手进行了多次赛制和规则培训,整体提升了赛事的专业水平和观赏性。赛事负责人介绍说:“除了与中国足协合作之外,为了促进业主积极参与,提升赛事影响力,我们还从多个维度丰富联赛,邀请高峰、董礼强、宋黎辉等前国脚到场参与,并从线上到线下发起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据统计,在城市赛阶段,超过100个万科社区中的72支球队参与了竞争,参与线上互动及观看线上直播的用户超过84万人次,影响力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项社区赛事。张淼表示:“社区足球和足协实际上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足协拥有裁判、培训、赛程制定等核心技术团队,这是优势所在。社区足球赛如果只看重健身性,可以自娱自乐,但只要找到我们,我们就会全力以赴,把赛事服务做好。”
随着沈阳队捧起首届V盟社区杯足球联赛的冠军奖杯,这项真正属于社区和业主的比赛就此扎根在中国业余足球赛的体系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赛事开创了大规模跨城市开展社区足球运动的新模式,让足球文化深入社区,让最基层的足球爱好者成为赛事主角,并实现了组织、专业技术指导、场地等要素与社区的有机融合。大连蓝山FC队队长肖永强的一席话道出了很多参赛者的心声:“我们希望这项比赛能长期办下去,在城市赛阶段,就有很多新邻居申请加入。总决赛结束后,我坚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队伍中。我们踢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延续自己的爱好,并把球场里的这份信任和熟悉带入生活之中,影响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