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委日前发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国家标准,首次将农历编算和颁行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体系,同时对农历的颁行提出规定,要求公开发行的日历产品必须包含公历和农历的日期对照以及二十四节气,且须符合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
阴阳是中国的传统说法,日月是阴阳的突出代表。日为太阳,月为太阴,现在普遍称“太阳”为日,而“太阴”则被月亮取代。
在历法上,以日为参照物的为阳历,以月为参照物的为阴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这种历法即为阳历,也就是现在实行的公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就是阴历,按照阴历,每月十五可以看到月圆,每月初一则看不到月亮。月相的变化及其所在位置与当月的每一天有对应关系,上半月叫上弦,月亮从芽状逐渐长满,成为圆月;下半月叫下弦,圆月渐瘦,直至消失。阴历每天的不同时刻,海潮也应时涨落。这对于岛国和海边渔民来说很有实用价值,只要知道阴历的日子,就很容易算出涨潮、退潮与潮平的时刻。
中国传统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开始使用太初历,以365又1/4日为一回归年的长度,与现代历法相比,一年只差十几分钟。中国与西方历法的解说是不一样的,西方在地球上画经纬度、赤道、南北极、南北回归线。中国古代是在天球上画出一些线,对于太阳运行的轨道,是在天球上画出黄道,表明一年中从地球看太阳在天球上的运行轨迹。而从这一轨道上划定二十四节气,当太阳到了离北极最近的时候就是夏至,离北极最远就是冬至。在冬夏的中点为春分,夏冬的中点为秋分,二至二分是重点。这种阳历是农耕文化所必需的,二十四节气是阳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历法,年按阳历,月按阴历。现在称中国历法为阴历,是按月来讲的。又称中国历法为农历,是从二十四节气来讲的,二十四节气是阳历的内容。因此,中国传统历法为阴历、农历都是有根据的,但都不全面,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可以称为华历。而在西方历法中,每个月与月球的运行无关。十五看不到月圆,日子也与海潮无关,历法的意义就不全面了。对于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元宵、中秋等赏月节点,其感知度也会下降。
在中国,了解一点传统历法的相关知识,对于生活非常方便。传统的阴阳学说有同性相感一说。月是阴宗,即阴性的最高权威。水也是阴,海潮随月进退涨落。在人体中,气是阳,血是阴,人体的血液运行包括女性的经期与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进行日常养生或者医学治疗时,了解点传统历法知识,知晓历法所代表的阴阳变化,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