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90阅读
  • 0回复

[医学杂谈]25年全球健康三大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79370
金币
33463
道行
36950
原创
101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6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1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4-02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8-03-02) —

       近日,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2015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描述了全球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的两位专家参与了这项全球研究 ,报告一经发布,媒体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慢病增多,传染病下降   
  1800多名合作者在1990年到2015年之间,对195个国家和地区的249种死亡原因、315种疾病和损伤、79种危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全球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1.7岁,增至2015年的71.8岁,188个国家与地区的预期寿命上升;但2005年到2015年人口总死亡率增加4.1%,2015年全球死亡人数升至5580万。“人类死亡原因分三大类,一是传染病、母婴性疾病和营养缺乏,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三是伤害。”此话出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的口,他还说,全球健康情况主要有三大变化:
   第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幅升高。多种癌症、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在总死亡人数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作了进一步解释:就全球范围来看,泰国和日本的癌症死亡率上升较快;中国和孟加拉国最大的健康威胁是缺血性心脏病;韩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增多。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盐摄入过多、高血糖等。他说,“生活方式改变、空气污染等是上述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第二,全球传染病、母婴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造成的总死 亡数下降显著。这一现象已由1990年的1590.5万(占总死亡数的33.19%),降至2015年的1126.4万(占总死亡数的20.19%)。
  第三,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让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持续增加。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情况,《2015全球老龄事业观察指数》报告显示,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9.01亿,占世界人口的12.3%,到2030年将达到16.5%。“慢性病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王临虹强调,“由于全球人口基数增加以及老年人占比升高,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将呈持续增加态势。”  
     高血压是威胁国人最大的疾病    
  与发达国家不同,高血压是我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柳叶刀》的一项研究称,1990年~2013年,中国高血压死亡人数增长了81.3%。其中,高盐饮食、吸烟饮酒、身体活动不足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元凶”。2002年~2012年,我国城市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从10.9克降至10.3克,但仍高于6克这一推荐量。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报告显示,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因。”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肺癌为癌症中死亡数上升最快   
  国家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人群吸烟率为27.7%,其中男性为52.1%。近年来,肺癌已经成为癌症中死亡数上升最快的一种,由29.6万升至58.0万。
  肺癌早期多无症状,几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95%的病人可有临床检查结果,原发瘤、转移瘤、全身症状或肿瘤伴随症状均可能是病人的首诊症状 。原发肿瘤引起的首发症状占27%,症状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中心型肺癌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憋气、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咯血或哮喘,喉返神经、膈神经压迫症状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病灶引起首发症状者占 32%,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有:淋巴结、肾上腺、肝、骨、肺、脑和胸壁,产生一些相应的症状,说明肺癌已到达晚期,如:临近纵隔面的肿瘤可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侵犯同侧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同侧声带麻痹并固定在正中位;压迫上腔静脉,引起头面部及上肢水肿,静脉怒张;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大量血性积液,加重气促症状,或直接侵入胸壁,引起剧烈胸痛;上叶尖部肺癌正处在胸廓入口处,又称肺上沟癌,可侵犯和压迫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有的症状,如同侧上肢发麻、疼痛,逐渐加剧难于耐受;肌肉和皮肤呈现萎缩性改变,上肢静脉怒张和水肿;和同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10%~20%的肺癌患者伴有肿瘤伴随综合征,最常见伴随此类症状的是小细胞肺癌和鳞癌。
  慢病已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如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病的死亡数由10.8万升至27.9万。”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袭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上以记忆障碍 、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 ,病因迄今未明。过去将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其病理改变主要特征为大脑皮质萎缩、神经原纤维化和脑神经细胞变性及老年斑,是老年期较常见的疾病。芬兰科学家曾对1400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 20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长期单身的人记忆力仿佛特别“脆弱”,而年老后很轻易出现比较严重的记忆受损或者失忆症状,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也较高。研究人员表示,老年人的婚姻生活中夫妻间的沟通很重要,这种互动不仅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大脑得到锻炼,积极刺激记忆力发展,还能相互填补“记忆漏洞”。  
     防慢病需多方努力   
  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这些不容乐观的数据,意味着我国慢病防控任重道远。慢性病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认为 ,要实现慢病防控目标,必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要加强政府主导。政府有责任出台相应的公共卫生政策,注重预防,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包括环境治理、控烟限酒、营养改善、食品安全、体育健身、保障救助等。全民健康不能只靠卫生部门,而要开展多部门合作。实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影响 ,保障公民健康权利。
   二要引起社会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慢病防控也要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 ,健康生活方式要从儿童、青年期抓起,涉及所有年龄阶段。
  三要抓基层建设。基层防控体系和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慢病防控的主力军。加强防治结合,在注重疾病治疗的同时,加大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加强急危重症的救助和疾病康复,减少慢病发生、疾病加重和并发症的增多。四要做好个人预防。树立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自觉形成健康素养和良好生活方式,包括控制吸烟、远离二手烟,做好雾霾的个人防护,限制盐、油、糖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增强体力活动,控制超重和肥胖等。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8-03-02 18:29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2
疾风-劲草 金币 +12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8-03-0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