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季到次年春季,是申城候鸟最多的时节,爱鸟人士常会带着望远镜、摄影器材,辗转于崇明东滩、森林公园、世纪公园、上海植物园、炮台湾湿地公园等处观鸟、拍鸟,这已成为一种时尚。在民间,爱鸟人士们观鸟、护鸟,还把这项爱好提升到保护环境的新高度。经过几年的努力,“鸟友”们在新江湾湿地走廊打造了新的观鸟点,不仅聚集了五六百人的爱鸟群,还成立了爱鸟摄影艺术研究会,把关爱大自然的理念传播开去。
拍鸟不用野外驻扎
新江湾就有观鸟点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观鸟是一件考验意志品质的事,天不亮就要早起,赶几十公里路来到郊外,用望远镜寻找野鸟,一等就是几小时。而今,市区的森林公园、世纪公园、上海植物园等就能看到不少鸟,而对家住杨浦新江湾城的鸟友来说,家门口就有环境优美适合观鸟、拍鸟的湿地氧吧。
在新江湾城生态走廊,每天都有一群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坐在河边长凳上守候。这个观鸟点水面开阔,左右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小岛,前有荷叶、芦苇,后有灌木、大树,近处水中布有枯木、树枝、奇石、盆景点缀,远处蓝天白云,丝毫不觉得是在住宅高楼林立的城市里。
“鹭鹭,鹭鹭……”一个大伯朝天空喊了几声,不一会儿,五六只白鹭应声从树丛里飞出,好像受过专业训练似的,与此同时,一阵快门“咔嚓咔嚓”同步按响。那位喊“鹭鹭”的人,名叫江康,是新江湾观鸟点的负责人。每天,他带着从市场里买来的小鱼,于上午9点、11点、下午3点,分三次用弹射工具将小鱼投到河里,供白鹭食用。时间久了,聪明的鸟儿自然辨认出江康的声音,一听到召唤,就飞来觅食了。而它们展翅起飞、停落枝头、俯冲入水、衔鱼踏水的各种姿态,成了摄影爱好者们的绝佳素材。
江康大概60岁的年纪,他呵呵地介绍说:“这里环境优美,又不乏野趣,一年下来能看到大概30多种鸟,拍出来的照片层次感强、光影好。”老江以前是玩盆景的,河里的那些布景自然出自他的手笔。石头上摆着木架,上面垂挂着苹果,吸引小鸟啄食,盘子上也放着小虫等鸟类爱吃的东西。水中,一根树枝矗立,翠鸟站在枝头煞是好看。仔细看,河中央有一个鱼缸,那里面放着小鱼、小虾呢。“那是我穿着连体的雨鞋雨裤,下河放进去的。”
从草棚变成休闲凉亭
鸟友成为湿地守护者
在新江湾观鸟点,远远就能望见一座崭新的白色凉亭,台阶上摆着统一的长凳,柱子用迷彩色伪装网包裹,真是城市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据了解,2012年起,江康就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上海的共青森林公园营造观鸟基地。他们探索各种鸟类的习性,采用“筑巢引凤”的方法,引来灰喜鹊、白头翁、红嘴蓝鹊、伯劳、大山雀、翠鸟等。为了让这些鸟儿常留这里,老江一年四季不断从市场买来小鱼、苹果、虫子等供小鸟吃。后来,老江把森林公园的爱鸟基地托给其他人管理,又来到离家更近的新江湾城,从无到有又搞了个观鸟基地。
“从选址开始,不知道绕着湿地走了几圈,最终选在了现在这个地方。”老江谈道,因为鸟儿对陌生人十分警觉,他一个人坚守半年,个中辛苦和寂寞只有他自己晓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把翠鸟、白头翁、白、伯劳、乌鸫、白鹭、水鸡、红嘴蓝鹊、文鸟等鸟儿引到这里筑巢。由于生态环境良好,还有黄苇鸡、黄鹂、八色鸫、树莺、绣眼鸟、戴菊、蜡嘴等鸟类在新江湾湿地过冬。
最初,河岸边是烂泥地,老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平整土地、铺石块,以便摆放三脚架。为了方便鸟友拍摄,让大家有歇脚的地方,几个爱好者搭起了一个遮阳棚,大家各自带来了长凳、板凳。风里来,雨里去,遮阳棚破了,有人加固,凳子坏了,有人带来新的。除了江康外,韩云根、顾浩贤等“鸟友”拿着扫把,每天对观鸟去进行清扫,还张贴了“禁烟”标志等,许多爱鸟者成了志愿者,成为“城市绿肺”的守护者。
如今,这个观鸟点得到了区政府和街道的认可,从硬件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暑假,区政府出资在观鸟点重整路面、修建凉亭,整个景观更加别致了,凝聚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众人拾柴火焰高
爱鸟群突破五百人
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居民、游客、摄影爱好者,鸟儿也愿意亲近人了,在镜头前大方展现身姿。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这里声名远扬,每天来这里拍鸟、观鸟的人络绎不绝。
“鸟友”韩云根介绍,来这里的摄影者,多为50至70岁的老年人,多为附近或本区居民,有的掐着点观看投食喂鸟,有的拍完一场就回家做饭或接孙子放学了。而远的来自闵行、长宁、浦东,在这里一泡就是一个白天,中午叫个盒饭外卖吃吃,悠闲度过一日。再远一些的鸟友,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甚至还有巴基斯坦、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的外国友人,千里迢迢寻找这个观鸟点。
“新江湾观鸟点为老年人设置了一个休闲的拍摄环境。”韩云根说,他以前在崇明东滩野外拍摄水鸟特别辛苦,整天身穿迷彩服,掩藏在东滩芦苇荡附近。为了获得清晰的大图,趴、蹲、爬、坐,好似野外行军。他曾经不带护具在石子路上爬了1000米,顶着烈日在草丛中趴了6个小时,冒着严寒在芦苇棚里等了三天。
观鸟点的知名度提高,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如今,爱鸟群的人数已突破了500人,每个人都各尽其能,努力为观鸟点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年近七十的顾浩贤,经常在观鸟点现场教摄友如何使用相机、调整三脚架,为新来的朋友进行鸟类知识的讲解;民间摄影高手朱勇,不仅进行现场拍摄指导,还在QQ群内进行讲解各种摄影技巧和创意;杨正旺老师傅则钻研后期制作,也是无私传授PS技术。
还有一些说得上、说不上名字的人,各有各的特长,有的执笔“观鸟拍鸟基地行为守则”,有的献出涵盖1000种鸟的百科全书,有的善雕刻在巨石上刻字“鸟趣”,还有的栽花捐种美化环境。到暴风雨季节,志愿者们还会照顾受伤的小鸟,随后放飞。
专业人士倾情关注
鸟类摄影已不小众
在高楼林立的上海,许多爱鸟人被新江湾城的一方水土所打动,他们在此寻觅、探索、发现新的生命,并用镜头记录下这生天然灵动的水墨画卷。借助这些可爱的生灵,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也都开始关注新江湾城的生态美。
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的姚朋明,看到新江湾的观鸟点风景优美,又管理得那么出色,还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建议协会新辟鸟类摄影分会。从2015年12月起筹备,到今年10月1日正式成立,由他亲自担任爱鸟摄影艺术研究会会长。今年92岁的董金荣是这里最年长的摄影师,他从事摄影30多年,是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早年他以拍摄风光照片为主,近几年将视角转向鸟类拍摄。在这些老法师的带领下,鸟友们的摄影水准也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因为有了这方宜人的湿地,给了摄影师非常多的灵感。去年,观鸟基地的荷花开了,翠鸟在荷花塘中交欢、训练小鸟直至争抢地盘等各种难得一见的场景一一呈现,也使得鸟友们拍下了珍贵的“翠鸟荷叶图”,美妙和谐的景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说诱拍、摆拍并不为所有摄影者认同,但对于一个定位于城市休闲观鸟拍摄点来说,它很符合中老年鸟友、摄影初学者的需求。“如果在两个岛上搞点灯光秀,或者在水面上放一叶扁舟,那意境就更美好了……”一位鸟友畅想道。
据了解,爱鸟不仅美化家园,还带动了摄影器材的销售,据不完全统计,500多人的爱鸟群里的人,一年购置的摄影器材高达到200万元。而在整个上海,玩鸟类摄影的约有1500人,已不算特别小众。随着摄影器材的普及,未来还有很多人会加入这一行列。城市中如果多一些观鸟爱鸟教育基地,对于生态保护来说无疑是最生动的宣传了。据悉,沪上已有一些公园主动开辟鸟类乐园,让鸟类回归大自然,并诚邀鸟友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