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好东西,但喝多了伤身”,类似的道理任谁都能张口就来。由于过量饮酒的诸多危害,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发布了官方的理性饮酒指导,建议人们每日饮酒不宜超过一定限量。中国大陆没有官方指南,不过我们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低危理性饮酒指导(low risk responsible drinking guideline):
1个酒精单位(drink 或 unit)=10g 纯酒精
日均饮酒量:男士≤3个单位,女士≤2个单位
任何情况都尽量不要饮用超过4个单位
对于理性饮酒量,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有相当大的区别: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b869dc6cdd504ae89aa23c561411938c_th.jpeg)
都说适度饮酒对健康有一些益处,然而合理饮用量的规定不同,加之现代人饮酒的模式,并非都是每日小酌,上班族的饮酒基本上集中在节假日和周末,为了社交或工作而饮酒时,又很容易超过合理饮酒量,变成豪饮(binge drinking)。英国人在这方面尤为普遍。
英国的一对36岁同卵双胞胎医生,为了检验适度饮酒与豪饮对身体的影响,进行了为期4周的饮酒试验。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c43f8c3d66bc439fb95ae00abec8ee01_th.jpeg)
左: Chris每天喝3个单位; 右: Xand每周集中在一天喝21个单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caa217f8e3e848b68b459e150f6a8630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496db363bcaa4c38876f2ffa212e02f6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94285e2efe434c1d87e35f3b144237f5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79132f3f990542f6ac2119ff66c6e351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2a0f8f2e7ecd45b08ad52f2af4362534_th.jpeg)
一开始,作为医生的二人各说各有理。试验前,他们一同戒酒4周,以确保初始状态一致,而且肝脏检查也得到了相同的肝硬度数值(同卵双胞胎V5!)。接下来的4周试验,他们喝一样的伏特加,络腮胡Xand每周豪饮1天戒断6天,Chris每天都要饮酒。
豪饮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当场表现出来的是导致心跳更剧烈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0123d79f02f74de7b9276d9948806b73_th.jpeg)
从此的每个星期,豪饮试验者都经历了一次醉酒、断片儿、宿醉的痛苦。还好他有自己的胞兄弟这等专业看护。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0eb47511286442f58c7a26135ed5d30e_th.jpeg)
试验过了3周后,酒精让人成瘾的作用开始显现。
4个星期的试验结束后,他们再次进行肝硬度和血液检测,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双胞胎的肝硬度都大幅升高,而且升高得差不多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449d347a6bb1410f9ee92889dbe40fe8_th.jpeg)
左:豪饮者肝硬度,右:小酌者肝硬度
系统性炎症反应,其标志因子TNF-??在双胞胎血液中也差不多的大幅增多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ae7f0c02aeb6470aa0082f4750fc11c8_th.jpeg)
此处一个常被字幕组翻译错的术语:control,在科研中,是“对照组”的意思
进一步检查的5项炎症因子,也都有显著升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2727f14921924a86b88044e77326799f_th.jpeg)
不过,在细菌内毒素这一项上,不同饮酒方式带来的影响,出现了极大的不同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157afea0f9ff40508fb6c636d4f2dde7_th.jpeg)
酒精代谢时,会生成对身体有毒害的乙醛。乙醛如果积累过多,在人体中会造成肠道内毒素渗入血液,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在动物实验中,大量摄入酒精的小鼠,与适量摄入酒精的以及普通小鼠比起来,血管更容易堵塞,这可能也是乙醛积累过多导致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deff094c3ab74e6ea88f356cc034c9d0_th.jpeg)
大量饮酒之所以会造成体内乙醛积累过多,是代谢酒精的方式决定的。
酒精代谢的常规途径,分两步走:乙醇脱氢酶帮助酒精变成乙醛,然后再由乙醛脱氢酶,帮助乙醛变成没有毒性的乙酸。
有些可以一直喝一直喝的人,机体为了应付大量的饮酒,开启了另一条通道:利用细胞色素P450 2E1,代替乙醇脱氢酶的工作。这种饮酒者虽然很少遭遇醉酒的困倦或是第二天的宿醉,但是反而会因过大的饮酒量,患上肝硬化的风险一点也不比“一杯倒”或者喝酒上脸的饮酒者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e3c134f4788f4befacfc80902c521db7_th.jpeg)
“一杯倒” 和喝酒上脸的人,在亚洲很常见,这是基因决定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d96c676cf0c643a89cfceae4ec282abd_th.jpeg)
乙醇代谢缓慢、但是乙醛代谢正常的人,通常仅表现为“一杯倒”,饮酒量超出自身代谢能力之后,醉酒表现为昏睡。
如果连乙醛代谢也缓慢的话,就是喝酒脸红的人了,这类人酒后更容易遭受宿醉,也是适宜饮酒量更少的人群。
双胞胎医生的以身试酒,发现每周1天狂饮21个单位然后休息6天,或者每天饮酒3个单位,对于他们两人来说都不安全。当然,豪饮的危害更大。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f9454406e7ff484faf907d9806e8716a_th.jpeg)
至于可以为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适度饮酒,近年来最常被提到的有效成分,就是白藜芦醇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a179b2130c0a4c4890507278e9fd6e12_th.jpeg)
然而动物试验中白藜芦醇的有效剂量,如果换算成红葡萄酒,却是一个非常大的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c23782a7fc604ee7a41eb7898e4aa070_th.jpeg)
我们还是老老实实控制好自己的饮酒量吧。
最后补充一条,世卫组织的理性饮酒指导,除了限定了饮用量,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每周至少戒酒1天。
学术女XX:讲了这么多,可能依然有人是这种反应↓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3/4cb516c334354682b6845c006a1a64a7_th.jpeg)
刘灵伶Lingling,悦星葡萄酒学院讲师。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专业工学硕士,英语双学位文学学士,WSET3级Distinction,在SCI期刊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曾任全球第三大葡萄酒拍卖行Acker Merrall Condit拍卖官,中国食品报、搜狐美食等媒体平台撰稿人。“葡萄酒之于我,就像人的气质、内涵与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