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59阅读
  • 11回复

[三国演义]冒险王姜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28) —
        香港导演程小东曾执导过一部影片,名叫《冒险王》,主演是李连杰,关之琳,金城武,杨采妮等一批明星。该片于1996年3月在香港上演。只是尽管片名很噱头,演员也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大明星,但内容却是平平,老套的寻宝+美人爱情+打斗,没有新意,华而不实。故这部影片上映后反响一般,资深影评人对它的评价也不高,观众也只记得其中的几个大明星们,对于电影的具体情节鲜有深刻的记忆。说起“冒险”这个词,人们其实并不陌生,它的意思是不顾危险而进行的活动,中国俗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这个意思。在军事上对其尤为重视,所谓“兵行险着”,不冒险就不会获得成功。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也是对“冒险”一词的肯定和解释。古今中外的战争军事史上,不乏惯于敢于冒险的人和因冒险获得成功的战例,这样的例子和个人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是俯拾可得。如曹操的夜袭乌巢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案例。要说曹阿瞒这个人打仗爱冒险,这话不假,但大家要知道,曹公敢于冒险的根本原因,是他在冒险之前往往预先留下了后手,作为预防万一。准备工作充足,才最后下定决心去冒险的。他之所以赢得偷袭乌巢的胜利,就是如此。第30回,操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张辽曰:“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操曰:“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辽曰:“亦须防袁绍乘虚来袭。”操笑曰:“吾已筹之熟矣。”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领一军伏于左,曹仁、孙典领一军伏于右,以备不虞。教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操自引诸将居中:共五千人马,打着袁军旗号,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黄昏时分,望乌巢进发。袁绍在得知了乌巢被袭后,采纳了谋士郭图的“围魏救赵”之计,企图乘曹军中无主之时,以大兵反击夺取曹孟德的大营,一举扭转袁军在战场上的劣势,抢回战场主动权,从而反败为胜。但在曹操提前做好了周密防备,严阵以待的情况下,袁军碰得是头破血流,无功而返。最终曹公赢得了官渡大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日后曹魏政权建立的基础和他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对于曹操善于做好自身防卫工作的本领,诸葛亮也曾予以积极肯定的表示:“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第45回)由此可见,要想通过冒险获得成功,首先要做到小心谨慎,计出万全才行。任何人在军事上如果单靠一味的冒险是很难永远保持成功的。不过同样在三国里,却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至始至终酷爱冒险行动,到死都没有改变这个特性。这个人就是蜀汉国末期的军队统帅----姜维。如果要想了解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冒险人物,就让我们翻开《三国演义》去全面的了解这个人吧。


        姜维在三国里是这样出场的,第92回,诸葛亮连克安定,南安二郡,擒获魏军大都督夏侯楙。接着依葫芦画瓢,仍旧采用攻占上述二郡的老办法,利用夏侯楙被俘,二郡丢失的消息还未传播开来。先派人假冒夏侯楙和安定郡的使者,来到天水郡,催促太守马遵火速派兵救援夏侯楙。然后一方面派遣伏兵埋伏在半路上准备伏击前往南安解救夏侯楙的天水魏军,另一方面又派大将赵云领兵待天水魏军倾巢离开后,突袭防御力量空虚的天水城,切断天水魏军归路,如先前夺取安定郡的那样,一战可得。起初,事情的发展正如诸葛亮事先计划好的一样,天水郡太守马遵害怕因耽误救援夏侯驸马而获罪,于是亲自带兵准备赶往南安,解救夏侯楙。马遵正欲起兵,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太守中诸葛亮之计矣!”众视之,乃天水冀人也,姓姜名维,字伯约。父名冏,昔日曾为天水郡功曹,因羌人乱,没于王事。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本郡军事。当日姜维马遵曰:“近闻诸葛亮杀败夏侯楙,困于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围之中而出?又且裴绪乃无名下将,从不曾见;况安定报马,又无公文,以此察之,此人乃蜀将诈称魏将。赚得太守出城,料城中无备,必然暗伏一军于左近,乘虚而取天水也,”马遵大悟曰:“非伯约之言,则误中奸计矣!”维笑曰:“太守放心。某有一计,可擒诸葛亮,解南安之危。”随即姜维献计于马遵曰:“诸葛亮必伏兵于郡后,赚我兵出城,乘虚袭我。某愿请精兵三千,伏于要路。太守随后发兵出城,不可远去,止行三十里便回;但看火起为号,前后夹攻,可获大胜。如诸葛亮自来,必为某所擒矣。”遵用其计,付精兵与姜维去讫,然后自与梁虔引兵出城等候;只留梁绪、尹赏守城。原来孔明果遣赵云引一军埋伏于山僻之中,只待天水人马离城,便乘虚袭之。当日细作回报赵云,说天水太守马遵,起兵出城,只留文官守城。赵云大喜,又令人报与张翼、高翔,教于要路截杀马遵。此二处兵亦是孔明预先埋伏。却说赵云引五千兵,径投天水郡城下,高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汝知中计,早献城池,免遭诛戮!”城上梁绪大笑曰:“汝中吾姜伯约之计,尚然不知耶?”云恰待攻城,忽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而言曰:“汝见天水姜伯约乎!”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姜维赶来。亏得张翼高翔两路军杀出,接应回去。


      与其他三国名将不同, 姜维出山的第一仗是大获成功,可谓先声夺人。在这里,姜伯约的表现十分的出彩,料敌如神,有勇有谋。在采取迎敌的方针和策略上,他是将计就计,从容不迫,应对合理,攻守兼备,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将领应有的素质。在这里我们没看到姜维有任何冒险的举动,似乎把“冒险王”的帽子戴在他的头上有些不妥。那么,就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第93回,赵云归见孔明,说中了敌人之计。孔明惊问曰:“此是何人,识吾玄机?”有南安人告曰:“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赵云又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孔明曰:“吾今欲取天水,不想有此人。”遂起大军前来。却说姜维回见马遵曰:“赵云败去,孔明必然自来。彼料我军必在城中。今可将本部军马,分为四枝:某引一军伏于城东,如彼兵到则截之。太守与梁虔、尹赏各引一军城外埋伏。梁绪率百姓在城上守御。”分拨已定。 却说孔明因虑姜维,自为前部,望天水郡进发。将到城边,孔明传令曰:“凡攻城池,以初到之日,激励三军,鼓噪直上。若迟延日久,锐气尽隳,急难破矣。”于是大军径到城下。因见城上旗帜整齐,未敢轻攻。候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正不知何处兵来。只见城上亦鼓噪呐喊相应,蜀兵乱窜。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回头看时,正东上军马,一带火光,势若长蛇。孔明令关兴探视,回报曰:“此姜维兵也。”孔明叹曰:“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收兵归寨。


       和第一次一样,姜维的第二仗也打赢了,而且比第一次胜得更加的漂亮。这一仗,连对手诸葛亮都不得不佩服他是个“真将才也”。既然打得这么的好,那还有什么不对的吗?当然有!那就是赢得冒险,胜得侥幸。姜伯约的第二场胜仗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客观上,诸葛亮和蜀军全体上下麻痹大意,轻敌无备是姜维获胜的基础;主观上,姜伯约对敌情的正确判断,是赢得此次胜利的另一个关键。姜维的第一次胜仗后,蜀军统帅诸葛亮虽然粗步了解了对手是怎样一个人,但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仅以“不想有此人”作为对自己失败理由的解释。而蜀军因为刚刚取得了连克安定,南安二郡的大胜,虽然遭遇了第一次失败,不过由于损失有限,没有伤筋动骨,所以无论是主帅诸葛孔明和蜀军官兵在整体上尽管刚遇到挫折,但对目前战场上仅剩下的这一个敌人还是掉以轻心的。受此固定思维的影响,面对姜维在城墙上使的“树上开花”之计的欺骗下,诸葛亮掉入了姜维预先布置好的圈套,打了他本人“一出祁山”以来亲自遭遇的第一个大败仗。正因为对手是无备,姜伯约是有备,所以他才能打赢了这第二次战役。要是诸葛亮在事先能提高警惕,和张辽一样未雨绸缪,做好充足的御敌准备,姜维就不会取胜,说不定反遭败绩也未可知。因此,姜伯约虽说打了一个按照兵法上所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漂亮胜仗,但可以看出,此战的胜利还是具有一定的冒险性。二次胜仗让姜维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让诸葛亮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了他的军事才能,从而萌生了把姜伯约这个人才尽快地收纳到自己阵营里的想法。没有丝毫的犹豫,诸葛大丞相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第93回,孔明思之良久,乃唤安定人问曰:“姜维之母,现在何处?”答曰:“维母今居冀县。”孔明唤魏延分付曰:“汝可引一军,虚张声势,诈取冀县。若姜维到,可放入城。”又问:“此地何处紧要?”安定人曰:“天水钱粮,皆在上圭阝;若打破上圭阝,则粮道自绝矣。”孔明大喜,教赵云引一军去攻上圭阝。孔明离城三十里下寨。早有人报入天水郡,说蜀兵分为三路:一军守此郡,一军取上圭阝,一军取冀城。姜维闻之,哀告马遵曰:“维母现在冀城,恐母有失。维乞一军往救此城,兼保老母。”马遵从之,遂令姜维引三千军去保冀城;梁虔引三千军去保上圭阝。却说姜维引兵至冀城,前面一彪军摆开,为首蜀将,乃是魏延。二将交锋数合,延诈败奔走。维入城闭门,率兵守护,拜见老母,并不出战。赵云亦放过梁虔入上邽城去了。孔明乃令人去南安郡,取夏侯楙至帐下。孔明曰:“汝惧死乎?”楙慌拜伏乞命。孔明曰:“目今天水姜维现守冀城,使人持书来说:‘但得驸马在,我愿归降。’吾今饶汝性命,汝肯招安姜维否?”楙曰:“情愿招安。”孔明乃与衣服鞍马,不令人跟随,放之自去。楙得脱出寨,欲寻路而走,奈不知路径。正行之间,逢数人奔走。楙问之,答曰:“我等是冀县百姓;今被姜维献了城池,归降诸葛亮,蜀将魏延纵火劫财,我等因此弃家奔走,投上圭阝去也。”楙又问曰:“今守天水城是谁?”土人曰:“天水城中乃马太守也。”楙闻之,纵马望天水而行。又见百姓携男抱女远来,所说皆同。楙至天水城下叫门,城上人认得是夏侯楙,慌忙开门迎接。马遵惊拜问之。楙细言姜维之事;又将百姓所言说了。遵叹曰:“不想姜维反投蜀矣!”梁绪曰:“彼意欲救都督,故以此言虚降。”楙曰:“今维已降,何为虚也?”正踌躇间,时已初更,蜀兵又来攻城。火光中见姜维在城下挺枪勒马,大叫曰:“请夏侯都督答话!”夏侯楙与马遵等皆到城上,见姜维耀武扬威大叫曰:“我为都督而降,都督何背前言?”楙曰:“汝受魏恩,何故降蜀?有何前言耶?”维应曰:“汝写书教我降蜀,何出此言?汝要脱身,却将我陷了?我今降蜀,加为上将,安有还魏之理?”言讫,驱兵打城,至晓方退。原来夜间妆姜维者,乃孔明之计,令部卒形貌相似者,假扮姜维攻城,因火光之中,不辨真伪。 孔明却引兵来攻冀城。城中粮少,军食不敷。姜维在城上,见蜀军大车小辆,搬运粮草,入魏延寨中去了。维引三千兵出城,径来劫粮。蜀兵尽弃了粮车,寻路而走。姜维夺得粮车,欲要入城,忽然一彪军拦住,为首蜀将张翼也。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引一军又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城上早插蜀兵旗号:原来已被魏延袭了。维杀条路奔天水城,手下尚有十余骑;又遇张苞杀了一阵,维止剩得匹马单枪,来到天水城下叫门。城上军见是姜维,慌报马遵。遵曰:“此是姜维来赚我城门也。”令城上乱箭射下。姜维回顾蜀兵至近,遂飞奔上邽城来。城上梁虔见了姜维,大骂曰:“反国之贼,安敢来赚我城池!吾已知汝降蜀矣!”遂乱箭射下。姜维不能分说,仰天长叹,两眼泪流,拨马望长安而走。行不数里,前至一派大树茂林之处,一声喊起,数千兵拥出:为首蜀将关兴,截住去路。 维人困马乏,不能抵当,勒回马便走。忽然一辆小车从山坡中转出。其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乃孔明也。孔明唤姜维曰:“伯约此时何尚不降?”维寻思良久,前有孔明,后有关兴,又无去路,只得下马投降。孔明慌忙下车而迎,执维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维大喜拜谢。


       姜维战胜诸葛亮的方法,一是赢在战略上的冒险精神,二是胜在战术上成功的欺骗了敌人。但有道是“姜还是老的辣”,姜维虽然姓姜,在打仗方面的确也算老辣,但比起诸葛亮来还是要差了一截。他没想到诸葛大丞相竟然会原封不动地拿他的取胜法宝回敬了自己一手。姜伯约最后归降蜀国。姜维此败,从表面上看是败在诸葛亮的手里,实则上就是输在他自己的看家本领上。一,战略上的冒险主义,是他掉入了圈套的关键;二,战术上的受骗上当,是失败的诱因。欺骗是军事课题上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主要的获胜手段。所谓“兵不厌诈”嘛!姜维的二次胜仗都离不开他成功的实施了欺骗敌军的战术。但“欺人者终被人欺”,在诸葛亮用一连串同样的欺骗战术下,姜维上当了,一步步掉入诸葛大丞相预先挖好的陷阱里,成为了笼中之鸟。终于在“冒险”意识的驱使下,饱受全军缺粮困扰的姜伯约孤注一掷出城抢粮,以解部队的燃眉之急。这一冒险战略及战术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姜维在因中计被蜀军包围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彻底地投降了蜀军。对于他的归降,诸葛孔明表示出了极大的欢迎和激动。以后的事实也证明,诸葛大丞相对姜维的赏识没有错。


      为了报答诸葛亮对自己的赏识,也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忠诚,姜维献上了一条妙计。孔明遂同姜维回寨,升帐商议取天水、上圭阝之计。维曰:“天水城中尹赏梁绪,与某至厚;当写密书二封,射入城中,使其内乱,城可得矣。”孔明从之。姜维写了二封密书,拴在箭上,纵马直至城下,射入城中。小校拾得,呈与马遵。遵大疑,与夏侯楙商议曰:“梁绪、尹赏与姜维结连,欲为内应,都督宜早决之。”楙曰:“可杀二人。”尹赏知此消息,乃谓梁绪曰:“不如纳城降蜀,以图进用。”是夜,夏侯楙数次使人请梁、尹二人说话。二人料知事急,遂披挂上马,各执兵器,引本部军大开城门,放蜀兵入。夏侯楙、马遵惊慌,引数百人出西门,弃城投羌胡城而去。梁绪、尹赏迎接孔明入城。安民已毕,孔明问取上圭阝之计。梁绪曰:“此城乃某亲弟梁虔守之,愿招来降。”孔明大喜。绪当日到上圭阝唤梁虔出城来降孔明。孔明重加赏劳,就令梁绪为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令,梁虔为上圭阝令。孔明分拨已毕,整兵进发。


     刚刚归降蜀国的 姜维用自己的冒险战略和欺骗战术,赢得了夺取天水郡的胜利,向新领导献上了自己的见面礼。为什么我说姜伯约还是在冒险呢?很简单,他的计策其实也并不高明,就是编造虚假信息,引起天水城内的魏军因相互猜疑而造成内讧,为蜀军顺利攻占该城创造条件。此计的冒险之处在于,如果魏军的主将能够与部下坦诚相待,推心置腹,姜维这条“浑水摸鱼”之计必废。要是魏军再将计就计的话,说不定吃苦头的就是姜伯约自己了。而且假如梁绪,尹赏等人光明磊落,甘愿以死来表明自己忠诚的话,事情的结局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了。好在天水城中魏军的主将夏侯楙,马遵固然是饭桶小人,可梁绪,尹赏等部下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方为了保城,一方却为了保命。于是,姜维预料的窝里反结果出现了。天水城因一封伪造的书信不费吹灰之力落到了蜀军的手中。诸葛亮赢得了连拔三郡的辉煌战果,姜维也在蜀军内部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为今后担当蜀军统帅奠定了基础。相比上次在天水城下,姜伯约这次行动更具冒险,随时有被敌人识破造成功亏一篑的可能。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对手太弱智,太无能了的缘故。只要稍微聪明一点,战局就有可能获得改观。马上我们就会看到,有人对姜维的冒险开始防备起来了。


        第97回,诸葛亮二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国命曹真为大都督,带领魏军前来迎敌。魏军前锋王双骁勇过人,连斩蜀将,大败蜀军。孔明无奈,只得暂时停止进攻,以严密防守来抵御魏军。孔明见折二将,张嶷又被打伤,即唤姜维曰: “陈仓道口这条路不可行,别求何策?”维曰:“陈仓城池坚固,郝昭守御甚密, 又得王双相助,实不可取。不若令一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再令良将守把要道, 以防街亭之攻;却统大军去袭祁山,某却如此如此用计,可捉曹真也。”孔明从其 言,即令王平、李恢引二枝兵守街亭小路;魏延引一军守陈仓口。马岱为先锋,关 兴、张苞为前后救应使,从小径出斜谷望祁山进发。 却说曹真因思前番被司马懿夺了功劳,因此到洛口分调郭淮、孙礼东西守把; 又听的陈仓告急,已令王双去救。闻知王双斩将立功,大喜,乃令中护军大将费耀, 权摄前部总督,诸将各自守把隘口。忽报山谷中捉得细作来见。曹真令押入,跪于 帐前。其人告曰:“小人不是奸细,有机密来见都督,误被伏路军捉来,乞退左右。” 真乃教去其缚,左右暂退。其人曰:“小人乃姜伯约心腹人也,蒙本官遣送密书。” 真曰:“书安在?”其人于贴肉衣内取出呈上。真拆视曰:“ 罪将姜维百拜书呈大都督曹麾下:维念世食魏禄,忝守边城,叨窃厚恩, 无门补报。昨日误遭诸葛亮之计,陷身于巅崖之中,思念旧国,何日忘之!今幸蜀 兵西出,诸葛亮甚不相疑,赖都督亲提大兵而来,如遇敌人,可以诈败;维当在后, 以举火为号,先烧蜀人粮草,却以大兵翻身掩之,则诸葛亮可擒也。非敢立功报国, 实欲自赎前罪。倘蒙照察,速赐来命。” 曹真看毕,大喜曰:“天使吾成功也!”遂重赏来人,便令回报,依期会合。真唤 费耀商议曰:“今姜维暗献密书,令吾如此如此。”耀曰:“诸葛亮多谋,姜维智 广,或者是诸葛亮所使,恐其中有诈。”真曰:“他原是魏人,不得已而降蜀,又 何疑乎?”耀曰:“都督不可轻去,只守定本寨。某愿引一军接引姜维,如成功, 尽归都督;倘有奸计,某自支当。”真大喜,遂令费耀引五万兵,望斜谷而进。行 了两三程,屯下军马,令人哨探。 当日申时分,回报:“斜口道中,有蜀兵来也。”耀忙催兵进。蜀兵未及交战 先退。耀引兵追之,蜀兵又来。方欲对阵,蜀兵又退。如此者三次,俄延至次日申 时分。魏军一日一夜不曾敢歇,只恐蜀兵攻击。方欲屯军造饭,忽然四面喊声大震, 鼓角齐鸣,蜀兵漫山遍野而来。门旗开处,闪出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其中,令人 请魏军主将答话。耀纵马而出,遥见孔明,心中暗喜,回顾左右曰:“如蜀兵掩至, 便退后走;若见山后火起,却回身杀去,自有兵来相应。”吩咐毕,跃马出呼曰: “前者败将,今何敢又来!”孔明曰:“唤汝曹真来答话!”耀骂曰:“曹都督乃 金枝玉叶,安肯与反贼相见耶!”孔明大怒,把羽扇一招,左有马岱,右有张嶷, 两路兵冲出。魏兵便退,行不到三十里,望见蜀兵背后火起,喊声不绝。费耀只道 号火,便回身杀来。蜀兵齐退。耀提刀在前,只望喊处追赶。将次近火,山路中鼓 角喧天,喊声震地,两军杀出:左有关兴,右有张苞。山上矢石如雨,往下射来。 魏兵大败。费耀知是中计,急退军望山谷中而走,人马困乏。背后关兴引生力军赶 来,魏兵自相践踏及落涧身死者,不知其数。耀逃命而走,正遇山坡口一彪军,乃 是姜维。耀大骂曰:“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维笑曰:“吾欲擒曹真, 误赚汝矣!速下马受降。”耀骤马夺路,望山谷中而走,忽见谷口火光冲天,背后 追兵又至。耀自刎身死,余众尽降。孔明连夜驱兵直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马,重 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在诸葛亮二出祁山,遇到了魏军强劲的阻击,屡遭败绩之时,已归降到蜀国阵营里的 姜维再次利用自己的冒险精神和计谋为蜀军获得了一场不算大的战役的胜利,该役在提高蜀军士气方面非常的成功。不过战果比预期的要小了一些,原因很简单,魏军虽然相信了姜维的谎言,但还是留了一手,没有全部出动,而是派遣一支小部队前去,以防万一。可见魏军也并不全是饭桶。虽然蜀军利用姜维的诈降之计全歼了前来偷袭的魏军,但没有歼灭敌方的主力,或对敌军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取得如“火烧乌巢”那样决定性的胜利。反而提醒了魏军加强戒备,开始转攻为守了。这对于蜀军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从局部战役来说,姜伯约的诱敌战术是成功的。但就总体战略来说,姜维又是失策的。他的诈降计的中心战略思想,就是希望通过欺骗敌军上钩的战术,以歼灭魏军主力部队或主要将领为根本目的,一战定乾坤,掌握战场主动权,从而迅速结束战争,赢得胜利。我们以后可以发现,姜维的这个战略思想始终贯穿在他的头脑中,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改变。他的思路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有一个关键因素必须考虑进去,对手要比他低能才行。否则,只要对方稍微用脑子考虑一下,姜维的这个战略思想就会成为一个令他不能自拔的牛角尖,而由此展开的战术也会因此失灵失效。魏将费耀尽管没有识破姜维的诈降计,但由于他本能的谨慎反应和对主子的忠诚,总算使魏军免去了一场灭顶之灾,也间接地使战场的走势开始倾向了魏军一方。由此可见,只要对手稍加防备,哪怕是出于无意识的,姜维再绝妙的计策也会出现漏洞,并有随时失败的可能。因为冒险的死敌就是谨慎。遗憾的是姜维没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耿耿于怀于自己的锦囊妙计开的花太小,结的果太少。根本没有发觉,自己的冒险策略开始出现了问题。诸葛亮对此有没有注意到呢?不得而知。从他对姜维的诈降计表示“可惜大计小用矣!”,可能有一点意识到了,但不是很重视。


       自此以后,姜维在书中的出现就比较少了,基本上是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出现在一些大小战斗里,表现平平。直到第104回,孔明临死前,在五丈原的军中,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维哭拜而受。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汝可依法造用。”维亦拜受。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陰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从这一段我们得知,诸葛亮是把姜维当作了自己的学生,个人学问的继承者,而不是事业的接班人。其后,蜀军先锋魏延造反被杀,姜维与杨仪扶孔明灵柩回成都。蜀后主加杨仪为中军师,蜀将马岱有斩魏延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而姜维未闻有任何封赏,可见他当时在蜀军中的地位和军衔并不高。到105回,才有后主遂依孔明遗言,加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加费袆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加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姜维为辅汉将军、平襄侯,总督诸处人马,同吴懿出屯汉中,以防魏兵。其余将校,各依旧职。从这时起,姜维的地位开始上升,并获得了很大一部分兵权,但还不是蜀军的统帅。姜琬是蜀军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和蜀国政治的总负责人,吴懿是蜀军实际上的军事总指挥,姜维从旁予以协助。以吴懿的皇亲国戚的身份和低下的军事才干来看,他在军队中只是一个挂名的人物,具体工作则是由姜伯约在做,“总督诸处人马”,就是最直接的说明。这也为姜维以后继承诸葛亮的军事路线,北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没多久,这个机会就到来了。


        第107回,魏大臣司马懿为了夺回权利,发动了兵 变,诛杀了魏国大将军曹爽全族和其铁杆亲信们,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魏将夏侯霸不服,起兵造 反,失败后逃入汉中,投降姜维。于是姜维引夏侯霸至成都,入见后主。维奏曰:“司马懿谋杀曹爽,又来赚夏侯霸,霸因此投降。目今司马懿父子专权,曹芳懦弱,魏国将危。臣在汉中有年,兵精粮足;臣愿领王师,即以霸为向导官,克服中原,重兴汉室:以报陛下之恩,以终丞相之志。”尚书令费袆谏曰:“近者,蒋琬、董允皆相继而亡,内治无人。伯约只宜待时,不宜轻动。”维曰:“不然。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袆又曰:“孙子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等皆不如丞相远甚,丞相尚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等?”维曰:“吾久居陇上,深知羌人之心;今若结羌人为援,虽未能克复中原,自陇而西,可断而有也。”后主曰:“卿既欲伐魏,可尽忠竭力,勿堕锐气,以负朕命。”于是姜维领敕辞朝,同夏侯霸径到汉中,计议起兵。维曰:“可先遣使去羌人处通盟,然后出西平,近雍州。先筑二城于麴山之下,令兵守之,以为掎角之势。我等尽发粮草于川口,依丞相旧制,次第进兵。”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姜维此时由于蒋琬,董允等人的去世,已经全面负责蜀军的工作。而他进行北伐的理由则十分的牵强,只是为了继承其导师诸葛亮的志愿,不想虚度自己的一生而已。而他的为北伐做的准备工作仅仅只是连结羌人,结为外援。以获取“自陇而西”的地盘做初步目的,进而以此为基础克复中原。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战略思想家孙子非常重视战争的准备工作,而姜维对此却是轻描淡写,认为只要有外援,北伐就没有问题。可见其轻敌冒险的思想极浓。那么事实又如何呢?


       是年秋八月,先差蜀将句安、李歆同引一万五千兵,往麴山前连筑二城:句安守东城,李歆守西城。早有细作报与雍州刺史郭淮。淮一面申报洛阳,一面遣副将陈泰引兵五万,来与蜀兵交战。句安、李歆各引一军出迎;因兵少不能抵敌,退入城中。泰令兵四面围住攻打,又以兵断其汉中粮道。句安、李歆城中粮缺。郭淮自引兵亦到,看了地势,忻然而喜;回到寨中,乃与陈泰计议曰:“此城山势高阜,必然水少,须出城取水;若断其上流,蜀兵皆渴死矣。”遂令军士掘土堰断上流。城中果然无水。李歆引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围困甚急。歆死战不能出,只得退入城去。句安城中亦无水,乃会了李歆,引兵出城,并在一处;大战良久,又败入城去。军士枯渴。安与歆曰:“姜都督之兵,至今未到,不知何故。”歆曰:“我当舍命杀出求救。”遂引数十骑,开了城门,杀将出来。雍州兵四面围合,歆奋死冲突,方才得脱;只落得独自一人,身带重伤,余皆没于乱军之中。是夜北风大起,陰云布合,天降大雪,因此城内蜀兵分粮化雪而食。却说李歆撞出重围,从西山小路行了两日,正迎着姜维人马。歆下马伏地告曰:“麴山二城,皆被魏兵围困,绝了水道。幸得天降大雪,因此化雪度日。甚是危急。”维曰:“吾非来迟;为聚羌兵未到,因此误了。”遂令人送李歆入川养病。维问夏侯霸曰:“羌兵未到,魏兵围困麴山甚急,将军有何高见?”霸曰:“若等羌兵到,麴山二城皆陷矣。吾料雍州兵,必尽来麴山攻打,雍州城定然空虚。将军可引兵径往牛头山,抄在雍州之后:郭淮、陈泰必回救雍州,则麴山之围自解矣。”维大喜曰:“此计最善!”于是姜维引兵望牛头山而去。却说陈泰见李歆杀出城去了,乃谓郭淮曰:“李歆若告急于姜维,姜维料吾大兵皆在麴山,必抄牛头山袭吾之后。将军可引一军去取洮水,断绝蜀兵粮道;吾分兵一半,径往牛头山击之。彼若知粮道已绝,必然自走矣。”郭淮从之,遂引一军暗取洮水。陈泰引一军径往牛头山来。却说姜维兵至牛头山,忽听的前军发喊,报说魏兵截住去路。维慌忙自到军前视之。陈泰大喝曰:“汝欲袭吾雍州!吾已等候多时了!”维大怒,挺枪纵马,直取陈泰。泰挥刀而迎。战不三合,泰败走,维挥兵掩杀。雍州兵退回,占住山头。维收兵就牛头山下寨。维每日令兵搦战,不分胜负。夏侯霸谓姜维曰:“此处不是久停之所。连日交战,不分胜负,乃诱兵之计耳,必有异谋。不如暂退,再作良图。”正言间,忽报郭淮引一军取洮水,断了粮道。维大惊,急令夏侯霸先退,维自断后。陈泰分兵五路赶来。维独拒五路总口,战住魏兵。泰勒兵上山,矢石如雨。维急退到洮水之时,郭淮引兵杀来。维引兵往来冲突。魏兵阻其去路,密如铁桶。维奋死杀出,折兵大半,飞奔上阳平关来。前面又一军杀到;为首一员大将,纵马横刀而出。那人生得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个黑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乃司马懿长子骠骑将军司马师也。维大怒曰:“孺子焉敢阻吾归路!”拍马挺枪,直来刺师。师挥刀相迎。只三合,杀败了司马师,维脱身径奔阳平关来。城上人开门放入姜维。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终究是靠不住的,姜维有这种想法其本身就是在冒险,所以他的第一次北伐会由于羌兵的失约是大败而回。从表面上来看,姜伯约这次兵败事出偶然,但其实是必然的。第一,由于先期的战争准备工作马虎大意,造成了蜀军的先头部队因盟军失信而惨败;第二,为了挽回败局,姜维仍旧采用了他惯用的战术,希望通过“围魏救赵”之计打败敌军。但他的计谋被魏将陈泰识破了,打了一个大败仗,狼狈地退回了阳平关。姜伯约的冒险策略第一次遭到了败绩,老天似乎也在给他提了个醒,但非常遗憾的是,姜维根本没有放到心里去。


     第108回,吴诸葛恪遣人赍书入蜀,求姜维进兵攻魏北,许以平分天下。姜维奏准后主,复起大兵,第二次北伐中原。在出兵之前,用重金收 买羌王迷当,使其发兵相助。在战役的初期阶段,姜维取得了斩杀魏军先锋大将徐质,并将魏军主帅司马昭围困在铁笼山的辉煌战果。为此,姜伯约也很得意,谓众将曰:“昔日丞相在上方谷,不曾捉住司马懿,吾深为恨。今司马昭必被吾擒矣。”踌躇满志之情,溢于言表。但他又一次失算了,羌王迷当被魏将陈泰设计活捉。在威逼利诱之下,反戈一击,带领魏将郭淮,陈泰袭击蜀军。这一仗,打得姜维是猝不及防,非常的狼狈,差点丢了性命。不过虽则兵败,却因为在逃跑过程中射死了魏军大将郭淮,先前又杀死了魏军猛将徐质,挫动魏国之威,将功补罪。姜维没有受到朝廷的处分,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从表面上看,姜伯约二出祁山的失败是由于羌王迷当背信弃义的结果,但从根源上来看,还是姜维的冒险战略思想造成的恶果。因为希望通过金钱的交易,获得牢固的盟友,这本身就是在冒险。以利相结,必以利相害。纯物质利益结下的盟军对于政治和军事来说,从来都是靠不住的。但看来姜维并没有吸取教训。


       第110回,魏国权臣司马师病亡,姜维奏后主曰:“司马师新亡,司马昭初握重权,必不敢擅离洛阳。臣请乘间伐魏,以复中原。”后主从之,遂命姜维兴师伐魏。维到汉中,整顿人马,第三次出兵北伐。征西大将军张翼曰:“蜀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不如据险守分,恤军爱民:此乃保国之计也。”维曰:“不然。昔丞相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然且六出祁山以图中原;不幸半途而丧,以致功业未成。今吾既受丞相遗命,当尽忠报国以继其志,虽死而无恨也。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待何时?”夏侯霸曰:“将军之言是也。可将轻骑先出-罕。若得洮西南安,则诸郡可定。”张翼曰:“向者不克而还,皆因军出甚迟也。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若火速进兵,使魏人不能提防,必然全胜矣。”姜维第三次兵出祁山,北伐中原由此开始了。刚一交锋,蜀军在姜伯约的“背水列阵”的战术下,大败魏将王经,取得了洮水大捷。姜维大获全功,犒军已毕,便欲进兵攻打狄道城。张翼谏曰:“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维曰:“不然。向者兵败,尚欲进取,纵横中原;今日洮水一战,魏人胆裂,吾料狄道唾手可得。汝勿自堕其志也。”张翼再三劝谏,维不从,遂勒兵来取狄道城。姜伯约的洮水大捷虽有冒险的成分,但因为计划周密,敌方将领的无能,获得大胜也在情理之中。中国人常有“见好就收”的俗语,但姜维认为,自己此时最应该做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而不是“见好就收”。因为他认为,洮水战役后,魏将王经已经没有多少兵力用来防守狄道城了,加之魏军刚经历了大败,人心惶惶,孤城对于蜀军几乎是唾手可得之事。也就是说,胜利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就看自己愿不愿去取的问题。这就是姜维对顺利攻占狄道城充满了信心的原因。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看似易取的危城却坚不可摧,而魏军的救援部队又及时赶到了。姜维权衡再三,只能是知难而退,撤军回到了原先的出发点。姜伯约的这次“三出祁山”,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失败,虽然没有拿下狄道城,但赢得了洮水大胜,扬了国威,而且部队全身而退,没有受到损失,应该来说,有功无过。所以,蜀后主因其有洮西之功,降诏封维为大将军,也不为过。这一次,姜维虽有冒险的举动,但因他能及时收手,故结局不错,也值得表扬。


       姜维在打赢了洮水之战后,当上了蜀国的大将军,开始成为了蜀军正式的最高统帅。他受了职后,上表谢恩毕,马上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划第四次北伐。第111回,却说姜维在钟提大设筵宴,会集诸将,商议伐魏之事。令史樊建谏曰:“将军屡出,未获全功;今日洮西之捷,魏人已服威名,何故又欲出也?万一不利,前功尽弃。”维曰:“汝等只知魏国地宽人广,急不可得;却不知攻魏者有五可胜。”众问之,维答曰:“彼洮西一败,挫尽锐气,吾兵虽退,不曾损折:今若进兵,一可胜也。吾兵船载而进,不致劳困,彼兵皆从旱地来迎:二可胜也。吾兵久经训练之众,彼皆乌合之徒,不曾有法度:三可胜也。吾兵自出祁山,掠抄秋谷为食:四可胜也。彼兵须各守备,军力分开,吾兵一处而去,彼安能救:五可胜也。不在此时伐魏,更待何日耶?”夏侯霸曰:“艾年虽幼,而机谋深远;近封为安西将军之职,必于各处准备,非同往日矣。”维厉声曰:“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吾意已决,必先取陇西。”众不敢谏。维自领前部,令众将随后而进,于是蜀兵尽离钟提,杀奔祁山来。哨马报说魏兵已先在祁山立下九个寨栅。维不信,引数骑凭高望之,果见祁山九寨势如长蛇,首尾相顾。维回顾左右曰:“夏侯霸之言,信不诬矣。此寨形势绝妙。止吾师诸葛丞相能之;今观邓艾所为,不在吾师之下。”遂回本寨。唤诸将曰:“魏人既有准备,必知吾来矣。吾料邓艾必在此间。汝等可虚张吾旗号,据此谷口下寨;每日令百余骑出哨,每出哨一回,换一番衣甲、旗号、按青、黄、赤、白、黑五方旗帜相换。吾却提大兵偷出董亭,径袭南安去也。”遂令鲍素屯兵于祁山谷口。维尽率大兵,望南安进发。


       姜维给他的“四出祁山”的军事行动提供了足足5个理由,涉及到地理,士气,战斗力,物资等等方面,可谓是十分的详尽。但他就是没有也不愿意考虑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对手是谁!并以独断专行方式压制部下的反对意见,强行出兵北伐曹魏。直到了战场上,见到了魏将邓艾的军事布置,他才明白了这次遇到了一个极其厉害的对手。为了打败敌人,他选择了故伎重演,希望通过“冒险”的偷袭方式来战胜强敌。但事与愿违,他的花招被邓艾识破了。魏军在邓艾的带领下,抢先一步占领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挡住了蜀军前进的步伐。两军混战一场,蜀军止步不前。维复引兵退,再与夏侯霸商议曰:“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上-乃南安屯粮之所;若得上-,南安自危矣。”遂留霸屯于武城山,维尽引精兵猛将,径取上。行了一宿,将及天明,见山势狭峻,道路崎岖,乃问向导官曰:“此处何名?”答曰:“段谷。”维大惊曰:“其名不美:段谷者,断谷也。倘有人断其谷口,如之奈何?”正踌躇未决,忽前军来报:“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维急令退兵。师篡、邓忠两军杀出,维且战且走,前面喊声大震,邓艾引兵杀到:三路夹攻,蜀兵大败。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魏兵方退,救了姜维,欲再往祁山。霸曰:“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维不敢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后面邓艾急追,维令诸军前进,自为断后。正行之际,忽然山中一军突出,乃魏将陈泰也。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左冲右突,不能得出。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维因乘势杀出。嶷被魏兵乱箭射死。维得脱重围,复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殁于王事,乃表赠其子孙。于是,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归罪于姜维。维照武侯街亭旧例,乃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姜维的“四出祁山”在碰了一鼻子灰后,难堪地回来了。他的名誉及地位也因此受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不得不效仿自己仰慕的精神领袖诸葛大丞相的先例,用最严重的自我批评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方式来消除军队中对他的不满情绪。四出祁山的惨败,充分展现了姜维因个人冒险主义所带来的危害。其实他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姜大将军已意识到了对手邓艾的精明强干:“今观邓艾所为,不在吾师之下”,既然如此,就应该小心谨慎来对付面前这个强大的敌人,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姜维仍旧走了老路,寄希望以“剑走偏锋”的方式,出其不意打击魏军的防御盲点,来获取战场的主动权,赢得最后的胜利。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邓艾以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蜀军上下是火辣辣的疼。也向姜维下了战书,“要么来打败我,要么被我打败”。邓艾用自己的行动向姜维证明,冒险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


        虽然姜维遭遇了段谷惨败,但他的雄心壮志依然没有改变。第112回,当得知魏国发生内乱,淮南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东吴孙綝也发兵助之。司马昭大起两都之兵,将魏太后并魏主一同出征去了。魏国内部十分的空虚。姜维大喜曰:“吾今番大事济矣!”遂表奏后主,愿兴兵伐魏。姜维的“五出祁山,北伐中原”就此又拉开了序幕。这一次,姜维十分的谨慎,处处留心,尤其是和邓艾面对面交锋,更是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随时准备应对。不过,这第五次北伐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因为援助魏将诸葛诞的东吴军队被司马昭打败,诸葛诞被杀,魏国内乱已被平定,司马昭班师回洛阳,并准备随时前来救援长城的魏军。姜维明白,失去了盟军的大力配合,他的这第五次出祁山又不得不半途而废了。姜伯约也非常的果断,立即撤军,先将军器车仗一应军需,步步先退,然后将马军断后。在姜维严密的预防措施保护下,蜀军安全地撤回到了国中,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姜维的“五出祁山”虽然又以失败告终,但平心而论,责任不在他的身上,在于同盟军如猪一样的表现。而且由于他没有重蹈过去的冒险主义,因此蜀军这次的撤退不但没有失败,相反还由于先期取得的小胜利,一改过去留在国人和敌人面前糟糕的形象。既一雪了前耻,又长了国威,也算是一举两得吧。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姜维在第113回里又开始了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时蜀汉景耀元年冬,大将军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先锋,王含、蒋斌为左军,蒋舒,傅佥为右军,胡济为合后,维与夏侯霸总中军,共起蜀兵二十万,拜辞后主,径到汉中。与夏侯霸商议,当先攻取何地。霸曰:“祁山乃用武之地,可以进兵,故丞相昔日六出祁山,因他处不可出也。”维从其言,遂令三军并望祁山进发,至谷口下寨。但这第六次北伐甫一开始,蜀军就吃了一个大亏。魏将邓艾发现蜀军的左寨正好处于他预先挖好的地道口下方,大喜。先派一支魏军小部队从地道进入,然后里应外合攻破了蜀军左寨。姜维在帐中听得左寨中大喊,料道有内应外合之兵,遂急上马,立于中军帐前,传令曰:“如有妄动者斩!便有敌兵到营边,休要问他,只管以弓 弩射之!”一面传示右营,亦不许妄动。果然魏兵十余次冲击,皆被射回。只冲杀到天明,魏兵不敢杀入。邓艾收兵回寨,乃叹曰:“姜维深得孔明之法!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真将才也!”次日,王含、蒋斌收聚败兵,伏于大寨前请罪。维曰:“非汝等之罪,乃吾不明地脉之故也,”又拨军马,令二将安营讫。却将伤死身尸,填于地道之中,以土掩之。令人下战书单搦邓艾来日交锋。邓艾的这次偷袭,险些获得全面胜利。由于姜维处变不惊,沉着冷静,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应敌策略,使得邓艾不得不放弃已到手的胜利,把已吃到嘴里的肉再吐了出来,撤兵而回。三国后期中这二位最著名的名将通过这次交锋打了个平手,彼此都对老冤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决一胜负,两人决定以斗阵的方式来结束这场战斗。斗阵的结果,是求胜心切的邓艾犯了冒险主义的错误,战败了,姜维大胜。不甘心失败的邓艾另辟蹊径,用反间计通过蜀后主刘禅宠幸的宦官黄皓,在皇帝面前散布流言蜚语,说姜维因怨望,不久就要投魏。蜀后主生疑,下令姜维班师回朝。姜伯约的“六出祁山”就此终结。在这第六次北伐里,姜维表现得相当的小心谨慎,临危不乱。倒是他的对手出了错,犯了和姜伯约一样的老毛病,吃了大败仗。邓艾的这次战败,败就败在因急功近利的战略思想,采取了冒险战术,让对手抓住了机会;姜维胜就胜在,他没有冒险,用沉稳赢得了胜利!


       第114回,魏国权臣司马昭的弑主行为,又给了执着的姜维一个北伐中原的借口。姜维闻司马昭弑了曹髦,立了曹奂,喜曰:“吾今日伐魏,又有名矣。”遂发书入吴,令起兵问司马昭弑君之罪;一面奏准后主,起兵十五万,车乘数千辆,皆置板箱于上;令廖化、张翼为先锋:化取子午谷,翼取骆谷;维自取斜谷,皆要出祁山之前取齐。三路兵并起,杀奔祁山而来。作为魏国仇敌的蜀汉国,其出兵的理由竟是问罪杀了自己仇敌的人,听起来十分的荒唐可笑。不过对于姜维来说,他才不管出兵的理由是不是笑话,他只需要一个出兵的理由而已。魏将邓艾得知姜维“七出祁山”之后,召集部下商讨对策。参军王瓘曰:“吾有一计,不可明言,现写在此,谨呈将军台览。”艾接来展看毕,笑曰:“此计虽妙,只怕瞒不过姜维。”瓘曰:“某愿舍命前去。”艾曰:“公志若坚,必能成功。”遂拨五千兵与瓘连夜从斜谷迎来,正撞蜀兵前队哨马。瓘叫曰:“我是魏国降兵,可报与主帅。”哨军报知姜维,维令拦住余兵,只教为首的将来见。瓘拜伏于地曰:“某乃王经之侄王瓘也。近见司马昭弑君,将叔父一门皆戮,某痛恨入骨。今幸将军兴师问罪,故特引本部兵五千来降。愿从调遣,剿除奸党,以报叔父之恨。”维大喜,谓-曰:“汝既诚心来降,吾岂不诚心相待?吾军中所患者,不过粮耳。今有粮车数千,现在川口,汝可运赴祁山。吾只今去取祁山寨也。”瓘心中大喜,以为中计,忻然领诺。姜维曰:“汝去运粮,不必用五千人,但引三千人去,留下二千人引路,以打祁山。”瓘恐维疑惑,乃引三千兵去了。维令傅佥引二千魏兵随征听用。忽报夏侯霸到。霸曰:“都督何故准信王-之言也?吾在魏,虽不知备细,未闻王瓘是王经之侄。其中多诈,请将军察之。”维大笑曰:“我已知王瓘之诈,故分其兵势,将计就计而行。”霸曰:“公试言之。”维曰:“司马昭奸雄比于曹躁,既杀王经,灭其三族,安肯存亲侄于关外领兵?故知其诈也。仲权之见,与我暗合。”于是姜维不出斜谷,却令人于路暗伏,以防王瓘奸细。不旬日,果然伏兵捉得王瓘回报邓艾下书人来见。维问了情节,搜出私书,书中约于八月二十日,从小路运粮送归大寨,却教邓艾遣兵于瓘山谷中接应。维将下书人杀了,却将书中之意,改作八月十五日,约邓艾自率大兵,于瓘山谷中接应。一面令人扮作魏军往魏营下书;一面令人将现有粮车数百辆卸了粮米,装载干柴茅草引火之物,用青布罩之,令傅佥引二千原降魏兵,执打运粮旗号。维却与夏侯霸各引一军,去山谷中埋伏。令蒋舒出斜谷,廖化、张翼俱各进兵,来取祁山。却说邓艾得了王瓘书信,大喜,急写回书,今来人回报。至八月十五日,邓艾引五万精兵径往-山谷中来,远远使人凭高眺探,只见无数粮车,接连不断,从山凹中而行。艾勒马望之,果然皆是魏兵。左右曰:“天已昏暮,可速接应王-出谷口。”艾曰:“前面山势掩映,倘有伏兵,急难退步;只可在此等候。”正言间,忽两骑马骤至,报曰:“王将军因将粮草过界,背后人马赶来,望早救应。”艾大惊,急催兵前进。时值初更,月明如昼,只听得山后呐喊,艾只道王瓘在山后厮杀。径奔过山后时,忽树林后一彪军撞出,为首蜀将傅佥,纵马大叫曰:“邓艾匹夫!已中吾主将之计,何不早早下马受死!”艾大惊,勒回马便走。车上火尽着,那火便是号火。两势下蜀兵尽出,杀得魏兵七断八续,但闻四下山上只叫:“拿住邓艾的,赏千金,封万户侯!”'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姜维、夏侯霸只望马上为首的径来擒捉,不想邓艾步行走脱。维领得胜兵去接王瓘粮车。却说王瓘密约邓艾,先期将粮草车仗,整备停当,专候举事。忽有心腹人报:“事已泄漏,邓将军大败,不知性命如何。”瓘大惊,令人哨探,回报三路兵围杀将来,背后又见尘头大起,四下无路,瓘叱左右令放火,尽烧粮草车辆。一霎时,火光突起,烈火烧空。瓘大叫曰:“事已急矣!汝等宜死战!”乃提兵望西杀出。背后姜维三路追赶。维只道王瓘舍命撞回魏国,不想反杀入汉中而去。瓘因兵少,只恐追兵赶上,遂将栈道并各关隘尽皆烧毁。姜维恐汉中有失,遂不追邓艾,提兵连夜抄小路来追杀王瓘被四面蜀兵攻击,投黑龙江而死。余兵尽被姜维坑之。维虽然胜了邓艾,却折了许多粮车,又毁了栈道,乃引兵还汉中。


      姜维的“七出祁山”功败垂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冒险。而导致他重犯冒险老毛病的缘由,就是姜伯约因骄轻敌了!对于敌人耍的阴 谋诡 计,姜维是看得一清二楚,他不露声色,将计就计,请君入瓮,可谓是聪明至极。为了打垮蜀军,邓艾想通过部将王瓘的诈降计来获得胜利;姜维则利用对手的自作聪明,巧妙地实施反间计,又一次战胜了老对手。要说料敌如神,姜伯约是名副其实。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万万没有想到知道了自己的花招被识破后,走投无路的王瓘没有选择投降或杀出重围的传统保命方法,而是以破釜沉舟,鱼死网破的决心和勇气反过来朝蜀国腹地杀去,并把蜀军所有的军需物资付诸一炬,连蜀国连接外面唯一的通路--栈道都不放过。最后逼迫姜大将军不得不在取胜的情况下,反而大踏步地向后转,提前结束了第七次北伐。姜维当初把假投降的王瓘安排去看守蜀军的命根子--粮草,是为了稳定他的心,以为姜伯约没有看穿他们的伎俩,从而加紧实施与邓艾的里应外合之计,等到露出破绽为蜀军所利用,再进行收网。这一招非常的妙,但也极其的冒险。万一敌人狗急跳墙,就会让本来计划好的结局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但姜伯约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致命伤。最后姜维成功了,但他还是失败了。在欺骗敌人方面,姜维确实做的非常的成功。所以他获胜了。可由于他的冒险一博,造成了蜀军在胜利后,却面临官渡大战时袁绍军队在曹军火烧乌巢后一样的窘境,断粮了!甚至更糟,后路也被烧断了!除了乘敌军还没有回过神来进行反扑赶紧撤退外,别无他法;王瓘与他的上级邓艾失败了,但最后却都胜利了。他们都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姜伯约布置的迷魂阵里,大输特输。但由于王瓘个人的努力和不顾牺牲,魏军成了最后的赢家。历史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邓艾和王瓘输了,但又赢了;姜维赢了,但又输了。矛盾又并不矛盾。邓艾王瓘由于冒险打了败仗,又因为冒险打赢了;姜维因为冒险打败了对手,又由于冒险被对手所打败。可以这么说,在战略战术方面,姜维和邓艾都互有优点和缺点,正是如此,所以两人才会在这第7次交锋中得到了这么一个奇葩的结果!


        姜维第8次北伐中原又开始了,第115回,却说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大将军姜维,差人连夜修了栈道,整顿军粮兵器,又于汉中水路调拨船只。俱已完备,上表奏后主曰:“臣累出战,虽未成大功,已挫动魏人心胆。今养兵日久,不战则懒,懒则致病。况今军思效死,将思用命。臣如不胜,当受死罪。”后主览表,犹豫未决。谯周出班奏曰:“臣夜观天文,见西蜀分野,将星暗而不明。今大将军又欲出师,此行甚是不利。陛下可降诏止之。”后主曰:“且看此行若何。果然有失,却当阻之。”谯周再三苦谏不从,乃归家叹息不已,遂推病不出。却说姜维临兴兵,乃问廖化曰:“吾今出师,誓欲恢复中原,当先取何处?”化曰:“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专也。”维勃然大怒曰:“昔丞相六出祁山,亦为国也。吾今八次伐魏,岂为一己之私哉?今当先取洮阳。如有逆吾者必斩!”遂留廖化守汉中,自同诸将提兵三十万,径取洮阳而来。只是这“八出祁山"打一开头就显示出不利的现象来了,蜀将廖化因为反对出兵,被姜维留在汉中,使得本来已经是人才凋零的蜀军更是捉襟见肘了。随后,由于魏将邓艾对蜀军的出兵方向做了精准的预判,从而提前做好了准备,在洮阳城下一举射杀了魏国叛将夏侯霸,剪除了魏国的一个心腹之患,也让蜀军失去了一个熟悉魏国情况的耳目。这对蜀军来说尤为不利。出师不利并没有让姜维退却,他以“胜败乃兵家常事”来激励部下,并再次击败了邓艾。但很可惜,由于蜀后主听信了黄皓的谗言,下令班师,姜维的“八出祁山”最后无功而果,历经蜀国的两代人的北伐战争从此彻底的降下了帷幕。姜维的最后一次北伐中原,从战术上看是打胜了,从战略上看是打败了。冒险出兵是造成他“8出祁山”初期损兵折将的重要原因。正由于姜维个人在主观上的执意冒险,造成了大将夏侯霸的阵亡;也正因为姜伯约的一意冒险,却让他在二场败仗后转败为胜。信心是姜维因冒险而遭失败的魔鬼,也是其因冒险而获得胜利的动力!


         “八出祁山”的无功而返让姜维很不甘心,当得知背后捣鬼的是太监黄皓后,他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带人直闯皇宫,找到皇帝当面理论。最后在皇帝的调解下,姜维与黄皓勉强达成和解,双方握手言和。回去后,在卻正的提醒下,姜伯约才明白自己的冲动之举有多可怕,会给国家和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为了自身和国家的安危,姜维接受了卻正的建议,带兵远赴陇西的沓中,以屯田的方式避祸。不过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此举有多么的冒险,差一点就断送了蜀汉国的江山。


        魏国的对手没有因为姜维的屯田避祸行为而放过了他和蜀国。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遣钟会为主帅,邓艾为副将,分三路大军前来灭蜀。其中邓艾,诸葛绪两路军队负责拖住姜维的军队,使其无法增援蜀地;钟会率主力部队直取汉中。很快,钟会的军队攻下了汉中,打开了护卫川蜀的北方篱笆。远在沓中的姜维得知后,紧急出动,赶往救援。在实施了“声东击西”之计后,姜维摆脱了魏军的前堵后追,赶在钟会的前面进入了剑阁,牢牢地卡住了魏军前进的咽喉之路,一时间让魏军是一筹莫展。可见,卻正教给姜维屯兵沓中的计策只能保护姜大将军自己,对于国家是弊大于利。要不是姜伯约个人的努力,魏军早就攻下了剑阁,提前灭亡了蜀国,结束了战争。最后,在第118回,魏将邓艾冒险偷 渡阴平小道,出其不意地出现的蜀国腹地之上。经过浴血奋战,终于迫使蜀后主投降,并派人向姜维和他的部下传达了放下武器,向邓艾投降的命令。且说太仆蒋显到剑阁,入见姜维,传后主敕命,言归降之事。维大惊失语。帐下众将听知,一齐怨恨,咬牙怒目,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号哭之声,闻数十里。维见人心思汉,乃以善言抚之曰:“众将勿忧。吾有一计,可复汉室。”众皆求问。姜维与诸将附耳低言,说了计策。即于剑阁关遍竖降旗,先令人报入钟会寨中,说姜维引张翼、廖化、董厥等来降。会大喜,令人迎接维入帐。会曰:“伯约来何迟也?”维正色流涕曰:“国家全军在吾,今日至此,犹为速也。”会甚奇之,下座相拜。待为上宾。维说会曰:“闻将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司马氏之盛,皆将军之力,维故甘心俯首。如邓士载,当与决一死战,安肯降之乎?”会遂折箭为誓,与维结为兄弟,情爱甚密,仍令照旧领兵。维暗喜,遂令蒋显回成都去了。


        面对亡国的败局,姜维不但仍旧表现得十分的从容镇定,而且显得胸有成竹,一副力挽狂澜的样子。果然,不愿接受失败的姜伯约再度捡起了冒险的法宝,试图仍以拿手的诈降计打入魏军内部,实施分化离间,为复国寻找机会。他首先忍气吞声,违背主子和邓艾的命令,改降钟会,以此来挑拨魏军二大主将的不合。这个目的很轻松地就达到了。接下来,姜维又找到了离间邓钟二人的机会。钟会既受封,即请姜维计议曰:“邓艾功在吾之上,又封太尉之职;今司马公疑艾有反志,故令卫瓘为监军,诏吾制之。伯约有何高见?”维曰:“愚闻邓艾出身微贱,幼为农家养犊,今侥幸自陰平斜径,攀木悬崖,成此大功;非出良谋,实赖国家洪福耳。若非将军与维相拒于剑阁,艾安能成此功耶?今欲封蜀主为扶风王,乃大结蜀人之心,其反情不言可见矣。晋公疑之是也。”会深喜其言。维又曰:“请退左右,维有一事密告。”会令左右尽退。维袖中取一图与会,曰:“昔日武侯出草庐时,以此图献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先帝因此遂创成都。今邓艾至此,安得不狂?”会大喜,指问山川形势。维一一言之。会又问曰:“当以何策除艾?”维曰:“乘晋公疑忌之际,当急上表,言艾反状;晋公必令将军讨之。一举而可擒矣。”会依言,即遣人赍表进赴洛阳,言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矣。于是朝中文武皆惊。会又今人于中途截了邓艾表文,按艾笔法,改写傲慢之辞,以实己之语。


      姜维先利用钟会对邓艾的嫉妒之心,挑拨二人的关系,肆意扩大钟会对邓艾的仇恨,这个目的也非常容易地达到了然后,姜伯约又利用钟会的野心,进一步获取了对方对自己的信任,并把他当作是除掉邓艾最有力的帮手和心腹。很快,在第119回里,魏国的灭蜀第一功臣邓艾被捉了起来,押进囚车,送往洛阳。见到自己的仇人按照姜伯约出的计策成为了阶下囚,钟会对姜维愈发信任了。会入成都,尽得邓艾军马,威声大震。乃谓姜维曰:“吾今日方趁平生之愿矣!”维曰:“昔韩信不听蒯通之说,而有未央宫之祸;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死:斯二子者,其功名岂不赫然哉,徒以利害未明,而见机之不早也。今公大勋已就,威震其主,何不泛舟绝迹,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子游乎?”会笑曰:“君言差矣。吾年未四旬,方思进取,岂能便效此退闲之事?”维曰:“若不退闲,当早图良策。此则明公智力所能,无烦老夫之言矣。”会抚掌大笑曰:“伯约知吾心也。”二人自此每日商议大事。维密与后主书曰:“望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必不使汉室终灭也。”


       自己复国道路上的二大敌人,已经除掉了一个,姜维对成功的信心更加足了。他不仅在明面上开始加速鼓动钟会背 叛魏国的主子,自立门户,做个刘备第二;暗中还与老领导联络,让他安心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却说钟会正与姜维谋反,忽报司马昭有书到。会接书。书中言:“吾恐司徒收艾不下,自屯兵于长安;相见在近,以此先报。”会大惊曰:“吾兵多艾数倍,若但要我擒艾,晋公知吾独能办之。今日自引兵来,是疑我也!”遂与姜维计议。维曰:“君疑臣则臣必死,岂不见邓艾乎?”会曰:“吾意决矣!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西蜀,亦不失作刘备也。”维曰:“近闻郭太后新亡,可诈称太后有遗诏,教讨司马昭,以正弑君之罪。据明公之才,中原可席卷而定。”会曰:“伯约当作先锋。成事之后,同享富贵。”维曰:“愿效犬马微劳,但恐诸将不服耳。”会曰:“来日元宵佳节,于故宫大张灯火,请诸将饮宴。如不从者尽杀之。”维暗喜。次日,会、维二人请诸将饮宴。数巡后,会执杯大哭。诸将惊问其故,会曰:“郭太后临崩有遗诏在此,为司马昭南阙弑君,大逆无道,早晚将篡魏,命吾讨之。汝等各自佥名,共成此事。”众皆大惊,面面相觑。会拔剑出鞘曰:“违令者斩!”众皆恐惧,只得相从。画字已毕,会乃困诸将于宫中,严兵禁守。维曰:“我见诸将不服,请坑之。”会曰:“吾已令宫中掘一坑,置大棒数千;如不从者,打死坑之。”


       从头到尾,姜维都在拿钟会当枪使。为了把这支枪更加牢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姜伯约复国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剪去钟会的羽翼爪牙,让其成为自己捏在手里的傀儡,就立刻摆上了议事日程了。姜维仍旧是利用钟会急于当蜀地之主的野心和对司马昭的步步紧逼的恐惧,终于促成钟会彻底地与司马昭决裂,并下了杀掉所有不听话魏将的决心。一旦众高级魏将被除掉,姜维的复国大计算是成功了。失去了高级军官领导的魏军只能听命于他们唯一的领导人钟会,而钟士季又因为高级部下的失去,又不得不依仗姜维和他的手下,再加上原有的蜀军,最终钟会被架空,成为任姜大将军摆布的玩偶,这时,蜀国的复国大业也终于可以完成了,这就是姜维不惜向灭国仇敌强颜欢笑,忍辱负重以期完成的复国大计。计划只差最后一步就要大功告成了,但就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出了岔子。魏军的高级将领们尽管已经束手,但没有坐以待毙;魏军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们,也并没有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地呆在军营里听总司令钟会的话。时有心腹将丘建在侧。建乃护军胡烈部下旧人也,时胡烈亦被监在宫。建乃密将钟会所言,报知胡烈。烈大惊,泣告曰:“吾儿胡渊领兵在外,安知会怀此心耶?汝可念何日之情,透一消息,虽死无恨。”建曰:“恩主勿忧,容某图之。”遂出告会曰:“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可令一人往来传递。”会素听丘建之言,遂令丘建监临。会分付曰:“吾以重事托汝,休得泄漏。”建曰:“主公放心,某自有紧严之法。”建暗令胡烈亲信人入内,烈以密书付其人。其人持书火速至胡渊营内,细言其事,呈上密书。渊大惊,遂遍示诸营知之。众将大怒,急来渊营商议曰:“我等虽死,岂肯从反臣耶?”渊曰:“正月十八日中,可骤入内,如此行之。”监军卫瓘深喜胡渊之谋,即整顿了人马,令丘建传与胡烈。烈报知诸将。却说钟会请姜维问曰:“吾夜梦大蛇数千条咬吾,主何吉凶?”维曰:“梦龙蛇者,皆吉庆之兆也。”会喜,信其言,乃谓维曰:“器伏已备,放诸将出问之,若何?”维曰:“此辈皆有不服之心,久必为害,不如乘早戮之。”会从之,即命姜维领武士往杀众魏将。维领命,方欲行动,忽然一阵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苏。忽报宫外人声沸腾。会方令人探时,喊声大震,四面八方,无限兵到。维曰:“此必是诸将作恶,可先斩之。”忽报兵已入内。会令闭上殿门,使军士上殿屋以瓦击之,互相杀死数十人。宫外四面火起,外兵砍开殿门杀入。会自掣剑立杀数人,却被乱箭射倒。众将枭其首。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宫中死者数百人。卫瓘曰:“众军各归营所,以待王命。”魏兵争欲报仇,共剖维腹,其胆大如鸡卵。众将又尽取姜维家属杀之。


     从没有被姜维重视的  魏军下层将士们在最后一刻集体造了他们统帅的反了,他们在监军卫瓘的带领下,杀进了蜀皇宫,宰了他们以往畏之如虎的司令员。姜维也没有落得好下场。由于他在其中起的反作用,差一点杀光了魏将。使得魏军人人对姜伯约是痛恨无比,他的死也是最惨的,死后不仅被开膛破肚,家属也被魏军杀了个精光。姜维的复国行动最终失败,还是在于他个人的冒险主义在作怪!姜伯约是将才不假,但他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他只看到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是有完成复国大计的可能性。姜维以为,只要简单地把魏军主帅钟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可以翻盘了。实在是太天真了。复国是一项政治行动,与军事行动有本质的区别。姜维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但决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只看到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不利因素。而老谋深算的司马昭早就看到了:“朝臣皆言蜀未可伐,是其心怯。若使强战,必败之道也。今钟会独建伐蜀之策,是其心不怯。心不怯,则破蜀必矣。蜀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会即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胜思归,必不从会而反,更不足虑耳!...”(第116回)司马昭对于灭蜀前后的军事及政治形势的预判,是极其的精准。所以,姜维的复国之举,说到底不过是一次没有结果的,徒劳无功的垂死挣扎,和钟会的反 叛一样,最终归于失败。只是姜维从来就没有意识到,也不相信他会失败。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姜伯约正如他的胆一样,大胆无畏,富有冒险精神,总是坚信以他的智慧和才干,就算是冒险也是值得去尝试的,何况在他的冒险生涯里,获得成功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诸葛亮在获得姜维的投诚后,曾欣喜地将之比喻为:“今得伯约,得一凤也”(第93回)。孔明自号“卧龙”,把姜维比作“凤凰”,说明了对姜伯约高度的器重和赏识。在军事上,诸葛孔明以谨慎稳重著称,思虑周详缜密,凡事必以计出万全为准则,虽然有“空城计”的冒险之举,但也是不到万不得已决不用之的手段。但姜维正与他的性格截然相反,非冒险不用,十足的姜大胆。这一方面由于姜伯约对自己才能的信心,另一方面,可能也由于其个性天生酷爱冒险有关。最终,冒险王姜维没能力挽狂澜,重整河山,却付出了自己和全家人的生命。令后人每当读到此处,便唏嘘不已。姜维留给我们的教训是,人是需要有冒险精神的,但更需要的是在小心谨慎保护下的冒险。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12-15 18:3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6
zhdf 金币 +6 鼓励一下 2019-11-0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1-06
姜维胆大如鸡卵,就是他酷爱冒险的铁证!
1条评分金币+3
zhdf 金币 +3 鼓励一下 2019-11-0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yyfyyf

UID: 500556

精华: 17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9121
金币
859
道行
2002
原创
434
奖券
790
斑龄
0
道券
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30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08-21
姜维是特种部队出身,善于小股部队出击,重局部,缺少整体观。

做个营长团长非常优秀,做个将军就不行了。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2-08-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2-08-21
回 yyfyyf 的帖子
yyfyyf:姜维是特种部队出身,善于小股部队出击,重局部,缺少整体观。
做个营长团长非常优秀,做个将军就不行了。
 (2022-08-21 08:02) 

姜维在政治上可能是重局部,缺少整体观。但在军事上应该还是颇有建树的。比如他远在沓中,在得知魏国大举入侵并已拿下汉中,自己又遭遇邓艾,诸葛绪的前后堵截的情况下,仍能当机立断使出“声东击西”之计调开诸葛绪,甩开邓艾,迅速带领主力部队赶在魏军主帅钟会之前到达剑阁,把魏军主力大部队堵在关外一筹莫展。单就这个表现,我认为已经够得上做个上将了!当然,做个大将还是比较欠缺的,元帅就不谈了。
1条评分金币+3
zhdf 金币 +3 - 2022-08-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yyfyyf

UID: 500556

精华: 17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9121
金币
859
道行
2002
原创
434
奖券
790
斑龄
0
道券
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30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2-08-21
回 假正经也 的帖子
假正经也:姜维在政治上可能是重局部,缺少整体观。但在军事上应该还是颇有建树的。比如他远在沓中,在得知魏国大举入侵并已拿下汉中,自己又遭遇邓艾,诸葛绪的前后堵截的情况下,仍能当机立断使出“声东击西”之计调开诸葛绪,甩开邓艾,迅速带领主力部队赶在魏军主帅钟会之前到达剑阁, .. (2022-08-21 12:48) 

其实,诸葛亮才是冒险王。

一个是运气好,更重要的,曹魏当时主要精力在于对付北方胸奴,以及平定北方地方势力叛乱,故诸葛得以活了下来。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2-08-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2-08-22
回 yyfyyf 的帖子
yyfyyf:其实,诸葛亮才是冒险王。
一个是运气好,更重要的,曹魏当时主要精力在于对付北方胸奴,以及平定北方地方势力叛乱,故诸葛得以活了下来。 (2022-08-21 16:34) 

曹魏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北方匈奴以及平定北方地方势力的叛乱?敢问道兄依据何在???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2-08-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yyfyyf

UID: 500556

精华: 17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9121
金币
859
道行
2002
原创
434
奖券
790
斑龄
0
道券
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30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2-08-24
回 假正经也 的帖子
假正经也:曹魏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北方匈奴以及平定北方地方势力的叛乱?敢问道兄依据何在??? (2022-08-22 10:25) 

正史。。。。。。。。。。。。。。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您的回复不到6个汉字视同灌水 2022-08-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2-08-24
回 yyfyyf 的帖子
yyfyyf:正史。。。。。。。。。。。。。。 (2022-08-24 16:18) 

哪一本正史?哪一传或哪一节哪一页??我好去查查,以纠正本人的历史偏差。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2-08-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yyfyyf

UID: 500556

精华: 17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9121
金币
859
道行
2002
原创
434
奖券
790
斑龄
0
道券
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30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2-08-24
回 假正经也 的帖子
假正经也:哪一本正史?哪一传或哪一节哪一页??我好去查查,以纠正本人的历史偏差。 (2022-08-24 16:25) 

这个,真回答不上。

不过,可以到网上查查,看看别人有关的文章。

当时,一是对付匈奴,二是恢复生产和人口,因为北方的军阀混战是很严重的,生产倒退,人口减少。所以,对南向主要还是守,而不是攻。这是为长远计。


曹操喜欢别人的媳妇,基本上是寡妇,也是有道理的。人口不足,浪费了生育年龄的妇女可不好。这叫资源的充分利用。
1条评分金币+3
zhdf 金币 +3 - 2022-08-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2-08-25
回 yyfyyf 的帖子
yyfyyf:
这个,真回答不上。
不过,可以到网上查查,看看别人有关的文章。
.......

匈奴自西汉被卫青霍去病打残后就一蹶不振。到东汉又遭到窦固窦宪持续打击后更是今非昔比了。非常有意思的是,二窦都非真正意义上的名将,更远没有如霍去病率八百骑孤军深入虎穴的壮举。尤其是窦宪因刺杀都乡侯刘畅,事发,为避罪自请领兵击匈奴。这样的人也能打败匈奴,可想而知匈奴的战斗力是大不如从前了!到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中原大地上基本上没有遭到像西汉时期匈奴大举入侵,深入腹地甚至直达京畿的事情。更没有出现过西晋后期五胡十六国乱华的悲剧!!!这也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生产力始终远高于蜀吴二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不知道现在的网上的不少帖子是如何得出三国时期的匈奴依然昌盛如故的结论!!!当然,曹魏对付蜀吴的战略方针主要还是守,这个不能否认,也没有必要否认。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嘛!!!但也不能以此就作为曹魏是为了对付匈奴的原因吧?!我是没看到曹魏时期有匈奴大规模入侵曹魏,逼得曹魏把国家主力都调去防备匈奴的史料。其实这个问题在山庄里我发的帖子里就已经有网友气势汹汹的与我展开过辩论。还发了一张三国时期的地理图片给我。对方的观点就是道兄说的。理由就是曹魏边境线漫长,所以曹魏主要对付的还是匈奴。但却举不出任何曹魏时期发生过像西汉时期匈奴猖獗猖狂的例子。这就是现在网上的许多自诩的历史砖家无法自圆其说而避而不谈的通病。所以,我一般不看这些帖子的。
讨论历史问题,我还是认为应该有一个底线要遵守,那就是老生常谈的“慎重”!以史实为依据,以科学为准绳,以研讨为目的。而不是以为了突出个人的睿智明见为目的!!!
非常高兴与道兄探讨有关共同关心的话题。希望以后能继续保持下去。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2-08-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22-08-25
“三国时期曹魏的主要精力是集中对付北方的匈奴而非南方的蜀汉”,这种观点在网上已经不是什么新观点,而是老观点了。如今这类帖子在网上不说是多如牛毛吧,也是屡见不鲜了。其实这类帖子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思想那就是——非蜀汉,非诸葛亮及其姜维。因为只有论证出三国时期曹魏的主力大部队全部是用来对付北方匈奴的,才能最终得出其“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是自不量力,人家曹魏是没功夫来灭你们”这个论点,最后达到非诸葛亮等人的目的!
对于蜀汉政权,诸葛亮和姜维的是非功过我这里就不谈了,以免激化矛盾。再说,也不是学术讨论的最终目的。我只谈一下有关“三国时期曹魏的主要精力是不是用来对付北方匈奴的”这个话题。其实,这个话题早在我发表在山庄四大名著版块里的一篇原创帖子《三国兵法中的形篇》里,就有网友与我展开过激烈的辩论。其还拿出了一幅三国时期的地理地图和举出柯比能这个人物来证明其观点不谬也。我对此也做了一一的回复。现再重复和补充一下个人的观点,有不当之处和得罪之处欢迎道友们批评和纠正。
一,该道友拿出地图的目的就是要证明曹魏的北方边境线远比其与蜀汉交壤的边境线更为漫长。既然如此,那么曹魏肯定是重兵防卫这条漫长的国境线,而不会把主力部队放在南方。二,该道友拿出柯比能这个人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在三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优秀伟大的匈奴人曾经对曹魏造成过巨大的威胁。这还不能证明曹魏的主要对付的目标是匈奴吗???!!!
对于该道友拿出的证据我不否认否定和否决。不过我要指出的是,该道友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回避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匈奴的威胁有多大?!地图的确清晰的指出了曹魏的北方边境线是比与蜀汉交接的边境线更为漫长。但请注意,如果把曹魏与东吴交接的边境线与与蜀汉交接的边境线加起来,这条边境线不比北方的边境线更短!而在这条同样漫长的边境线上分布着曹魏政权的二大敌人——蜀汉和东吴。相比北方的一个敌人匈奴,大家说说看,是对付二个敌人需要的兵力多还是对付一个敌人需要的兵力多??!!要论证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到该道友说的柯比能这个人物了。也就非得要说一说这个人对曹魏政权究竟有造成多大的威胁这个关键问题!!!
柯比能,鲜卑人。该道友曾颇为自得的给他起了一个特别现代的名字——科比(美国篮球巨星的名字)。鲜卑为匈奴别种。意思就是,老祖宗是匈奴人,但到了这一代已经变种了!西晋后期,五胡乱华,其中之一就有鲜卑族。不过请注意,匈奴也是五胡中的一个。说明到了这个时候人家已经不把鲜卑当作匈奴人了!但既然该道友和网上不少人硬是要把鲜卑算作匈奴,姑且就这样吧!!这也为接下来的讨论更能为大家所理解了!!!那么柯比能对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有没有造成巨大的,甚至是极具破坏力的大威胁呢?我的看法是:有一定的威胁,但只是肘腋之患,不是心腹大患。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看一下相关历史资料就知道了。每次柯比能作乱,曹魏的小到一个地方太守,大到一个刺史的官员就能轻松的击败他,甚至打跑了他!!最后柯比能被刺身亡。这也叫给曹魏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反观蜀汉或者东吴一出兵,曹魏政权就派遣国家高级别的军方负责人(通常是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军委主席)统帅大军前去对付,不到对方主动撤军己方绝不撤回。大家看看,究竟谁才是曹魏政权最大的敌人,最大的威胁,最需要重兵防御的对象,不是很一目了然了吗???!!
其实,这个问题事实本来是很清楚的,就在那里摆着。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讨论,是因为如今的这个问题从单纯的学术问题已变成了某些粉丝为了替呕像翻案和某些自诩为历史哥伦布者的自我标榜的个人问题了!但这些人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厌恶历史,讨厌传统道德!!只拣对自己有用的只字片语及断章摘句的历史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无比正确英明的。可一旦自己所引用的证据出现了纰漏或矛盾就往往避而不谈!!这样的人我认为是有问题的!!!但非常遗憾的是,像这样的不顾历史事实只顾个人感觉的人物在国内的顶尖考古学家里居然还存在着!!!比如著名的海昏侯墓,国内一顶尖的考古学家以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海昏侯刘贺在被权臣霍光废除帝位前引用《孝经》里的话:“有诤臣七人,尚不失其位”,就言之凿凿的断言,刘贺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霍光以刘贺在即位前没有举行过“祭祖”仪式这一理由废掉他就是陷害,是提前给刘贺下的套。言下之意就是刘贺是无辜的!但这位大学者为什么不讲这么个事实——刘贺既然熟读《孝经》,能出口成章的熟练的用《孝经》里的话来为自己辩护,那他为什么会单单遗忘会遗漏掉“祭祖”这个最重要的仪式和环节?!什么叫“祭祖”??!!就是跑到老祖宗的灵位前去告诉老祖宗一声:“我来了,托您老人家的福我今天坐上了这个位置。以后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老人家的期望。也希望您老人家在天之灵好好的保佑我。我这里给您磕头了”。说白了,就是以此证明我刘贺是老刘家的孝子贤孙,我做皇帝是名正言顺的!!!这也是祭祖的含义和意义!!!不光是刘贺必须要这么做,也是每一个皇帝在登基前必须要做的事,也是必须要履行的一个手续,一个步骤,一道程序!!!刘贺不祭祖等于公开宣布自己不是刘氏的子孙了!!!那么人家废掉你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作为一个熟读《孝经》并能出口成章引用里面句子的人,怎么会不知道或者是忘记掉自己当皇帝前还需要祭祖呢?!这说不通啊!就算是刘贺忘记了吧,但他当时身边还带着二三百人的随从,他们不可能也和刘贺一样集体失忆了或不知道吧??!!如果真是这样,不知道是刘贺是怎么读的《孝经》还是他选拔的是一群什么跟班???!!!而那个国内考古界顶级权威之一的专家竟然能说出这样没有常识的话真叫人震惊!!!这也就难怪民间的会有那么多的历史问题研究砖家的大量存在了!!!也就不难理解时下会有较多的人提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主要对付的是北方的匈奴而不是南方的蜀汉”这种犯历史常识错误的问题了!!!
匈奴对中原的威胁,抛开秦朝,就从西汉到三国这一段历史来讲是一直存在着。其中尤以西汉初期最为猖獗,曾一度逼得西汉王朝不得不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来换取和平。东汉时期匈奴虽然也对中原造成过很大的威胁,但再也没有出现过像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汉文帝的细柳劳军这样的危急时刻。相反,只要东汉一出兵,匈奴必败而且是大败!到了三国,匈奴再也没有出现过大举入侵中原深入汉人居住区腹地的事件。有一些匈奴人作乱的事情,比如柯比能。基本上也是当地一个太守就能平定了,再折腾朝廷顶多派一个刺史就能搞定了!!不像西汉和东汉那样,动不动就出动全国的主力大部队才能把匈奴人制服。完事后还得在北方的边境线上布置重兵才能压得住匈奴人。这才叫是有重大的威胁。对于这方面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大家可以去查查《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就知道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人十分愿意与大家讨论有关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不管是出于粉丝的崇拜还是学术的研究。我都十分的欢迎!在探讨中可能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有激烈的争论,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如本人在讨论中有不妥之处和伤害道友自尊心的地方,恳请道友们指出和批评,并向山庄管理人员汇报做出处理。希望大家共同为版块的繁荣尽一份力!!!
1条评分金币+3
yyfyyf 金币 +3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2022-08-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22-08-25
我在10楼的回复里的“祭祖”,应为“告庙”。这是本人没有严审帖子和对相关历史常识的一个认识错误。特此更正并作自我批评。希望道友们予以谅解。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2-08-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