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啦啦队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沪上啦啦队新兴力量———Spicy的负责人李婷曾经是上海最早的一批职工啦啦队成员,从1999年就站上了CBA的赛场。从2002年后学韩国,到近几年学NBA,中国啦啦队也走了10年的道路,逐年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但光鲜的背后,也有很多的艰辛不为人知。 “大 尺度”让人蒙羞 对于球迷来说,CBA啦啦队是球场上另一道风景;对于宅男来说,她们是电脑里的女神。除了在赛场上的表演,啦啦队还会通过拍摄各式宣传照等方式获得曝光量,这也是各支队伍推广自己的一种手段,因为名气大小直接与商业演出的数量挂钩,也关乎生存。 当然,“炒作”和“推广”往往只有一线之差。为了吸引眼球,一些啦啦队主打性感照,尺度会比赛场上清凉的啦啦队服更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队员表示:“有种蒙羞的感觉。一些女孩打着啦啦队的名号,但让整个啦啦队职业变质了,这让我觉得不可接受。” 网红盛行,招队员不易 一些独立啦啦队几年前就开始了公司化运营,它们与俱乐部签订打包合同,但整个联赛的整体投入水平都偏低,俱乐部对啦啦队的投入场均能达到1万元就算是相当不错,各啦啦队也大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一场CBA比赛需要10-16名啦啦队员,每个队员真正分到手里只有200元左右,剩下的钱也很难让团队盈利,CBA表演很多时候是“亏本的买卖”。这也是如今啦啦队员以年轻职工为主的主要原因。 李婷对记者说,今年开始盛行的“直播”对啦啦队员是更大的冲击。“坐在家里,搞一场直播,光收到的礼物就上千上万,何必要来跳舞这么辛苦。” 因为每一场比赛都要提前排练、走位,啦啦队员往往赛前两小时甚至三小时就要到场,每场比赛一旦碰到加时赛,耗时会达到三四个小时,这些职工啦啦队员回到家都已经十一二点,对体能和精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严禁与球员私下接触 早两年,前NBA巨星麦蒂加盟CBA,主动搭讪啦啦队员的新闻就被炒得沸沸扬扬。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便是,啦啦队员不可以和球员在赛场有任何接触,包括签名和合照。 Spicy啦啦队的队长尹洁告诉记者,啦啦队员都非常喜欢跳舞,当然也比较喜欢体育,肯定会有自己崇拜的球员,“结束之后会找他们签个名、拍个照,仅此而已。外籍球员、观众会比较开放一点,过来找我们拍拍照,但也不会出现说吃你豆腐,骚扰你的情况。” 尽管如今已经转入幕后工作,李婷却没有停止对先进啦啦队表演能力的追求,不断地培养新人,向国外优秀团队学习。 她很感慨地对记者说,如今很多啦啦队有了赞助商,中超、CBA都非常红火,包括刚刚做的冰球,投资商一下子就投了2亿元人民币,“这说明中国的体育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我们啦啦队也一定会迎来更加职业化的发展良机。”(劳动报)[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16-12-09 13:3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