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国演义》中存在很大的误区,就是把黄忠的故事加以细化,从而衍生出许多展现黄忠勇武的事迹,例如三战关羽、黄魏争功、智取天荡山等。但这是事迹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因此我们无法判定其真实性。从严谨角度出发,我们姑且把这些事迹认为不真实,从而把《三国演义》中的黄忠和《三国志》中的黄忠进行对比,进而品味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添加不真实事迹的目的。 、三战关羽:第一次,黄忠、关羽二人相斗一百多回合,因为韩玄鸣金为作罢;第二次,两人相斗五六十回合,因为黄忠战马跌倒,关羽饶黄忠性命;第三次,两人争斗不到三十回合,黄忠以百步穿杨之术饶关羽性命。深夜按,这一故事中韩玄的形象被抹黑,黄忠的形象被提高,究其原因是罗贯中的尊刘贬曹思想,是为了塑造关羽、黄忠的义。且通过二人比武,把黄忠的勇武给提升上来,否则直接写黄忠受重用、封五虎上将,就很难被人们接受。同时,这里为以后黄忠因为义而中伏,导致战死做好铺垫,具有艺术价值。 2、伏击周瑜:诸葛亮三气周瑜时,以赵云守城,以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做伏兵,伏击周瑜。深夜按,这一部分的重点是突出诸葛亮的智,及周瑜的嫉妒之心,侧面突出刘备对黄忠的重用。 3、黄魏争功:刘备派黄忠攻打刘璋部将泠苞、邓贤等,魏延不服,于是刘备把兵分作两路,黄忠、魏延分别担任主将,先攻破营寨者有头功。但魏延贪功,为敌军围困,危难之际被黄忠解救,魏延谢罪。深夜按,黄魏争功这一段是根据两人性格进行编写的,可谓相当精彩,魏延性格自视甚高,又轻敌冒进,而黄忠性格老成持重,勇武无畏,这种性格贯穿整个《三国演义》。 4、营救魏延:魏延护送庞统走小路偷袭雒城,庞统被射死后,魏延陷入重围中,最后被黄忠营救而去。深夜按,黄忠两次救助魏延,表明魏延的实力与五虎上将相差太远,因为黄忠是五虎上将中的最后一名。 5、迎战李严:黄忠在绵竹迎战李严,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诸葛亮见状授予黄忠诈败计,擒获李严,逼降费观。深夜按,黄忠、李严二人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为以后白帝城托孤埋下伏笔。与刘璋集团的这三点作战,表明黄忠作战能力强,符合《三国志》的描述,即“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6、计夺天荡:黄忠用计,与老将严颜夹击张郃,取得胜利,并用骄兵之计杀败夏侯尚、韩浩,趁势斩杀夏侯德,攻破天荡山,切断曹军的粮草供应。深夜按,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对于黄忠着重刻画的是勇,而不是智,深夜对此处描写黄忠的智表示不解。 7、勇夺定军:法正为黄忠献出步步为营、反客为主的计谋,使刘备军占据主动,逼迫夏侯渊出战。而黄忠采用法正的以逸待劳计谋斩杀夏侯渊,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利。深夜按,此处的描写相对于正史,差别很大,正史突出的是黄忠的运气,小说突出的是黄忠的勇冠三军,这个地方需要细心甄别。 8、黄忠被困:黄忠为曹军围困,所幸为赵云救回。深夜按,此处重点刻画赵云的军事才能,同时侧面上说明,黄忠连连胜利,难免有轻敌之心,骄横之下往往战败。但黄忠经历战败,骄傲之心收敛起来,从而配合赵云在汉水击败徐晃,表明“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9、中箭去世:刘备失言说“老将无用”,黄忠见此迎战吴军,但被吴军围困,最后被吴将马忠射中,因年老体弱因治无效而去世。深夜按,《三国演义》中,黄忠因为被嘲笑年老而出战,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从而建立功勋,但在最后又因为“老将无用”,而兵败身亡。正是应了那句话,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罗贯中将黄忠的病逝写成了因战斗失利而去世,究其原因,应该是罗贯中着重刻画黄忠的义,让读者对刘备集团产生怜悯之心,把战争归罪孙吴。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黄忠形象比《三国志》要饱满许多,从而描绘出一位老当益壮的战将,作者可谓用心良苦。同时,黄忠的形象和全书的思想一脉相承,从而能够进入“五虎上将”。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此帖被zhdf在2018-06-27 23: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