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色紫或绿紫色,全草有特殊的芳香,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紫苏入药最早载于南北朝梁人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其性温味辛,入脾胃肺诸经,具解表散寒、理气宽中、安胎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脾胃气满、胎动不安、鱼蟹中毒。紫苏可谓浑身是宝,其叶、茎、果实皆可入药。
一般紫苏开花在6~7 月份,多在9 月白露前后(也就是大闸蟹上市时)采制阴干。烹制大闸蟹时加入紫苏,除了能解毒止泻,还有以下功效:
去腥驱寒
紫苏香气浓郁,含有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丁香油酚等挥发油。这些挥发油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具有开胃解腻、去腥提鲜的功效。清蒸大闸蟹的时候,可以在蟹的脐部放几片紫苏叶,起到去腥、驱寒的功效。
杀菌防腐
紫苏中的挥发油具有独特香气,可以让蚊虫远离,也可以让微生物“退避三舍”。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人们用新鲜的紫苏叶将鱼、肉等食物包裹好,放到阴凉、通风、干燥处,常温下可以保存4 天左右。
大闸蟹以微生物和腐食作为食物,体内容易富集细菌,蟹肉本身也是微生物非常喜欢的食物。不过,如果在烹调大闸蟹时搭配紫苏,就可以起到防腐杀菌的效果。
降低胆固醇
大闸蟹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也不低,而紫苏的果实富含α-亚麻酸,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DHA 和EPA,这两者被誉为“脑黄金”,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链接
相传,神医华佗发现水獭生性喜欢吃鱼蟹,却从未中过毒,后来发现原来水獭经常吃一种紫色植物的叶子。华佗推断此叶可以解鱼蟹之毒,于是就尝试给病人用水煎服,果然吐泻立止。于是华佗为此植物起名为紫舒,也就是现在的紫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