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沪指迎来7月收官战,沪指表现依旧疲弱,最终小幅收跌0.5%结束7月交易,沪指报2979.34点。两市成交量继续萎缩,合计成交4315亿元,行业板块多数收跌,7月收官战沪指缩量小幅收跌,创业板指本周重挫逾5%。
说好的吃饭行情怎么就突然没了呢?投资者一头雾水,近期金融监管趋严政策密度高是催化剂,受消息的影响,7月27日深沪股市大跌。此次给投资者发出的最重要信号就是:抑制资产泡沫。目标是针对银行理财产品,据统计,到2015年年底,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是23万亿,这些钱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个人。他们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享受到的平均年收益率大概是4%左右,银行将这些钱主要投入了债券市场,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通过信托、基金、分级产品等渠道,流入到A股市场,参与举牌上市公司、定增,甚至是二级市场炒作。
据澳新银行分析师估计,大约有23%的银行理财资金投向股票等风险资产;兴业证券则认为,只有7%的资金流向了权益类投资。即便按照7%计算,也至少有1.6万亿银行理财产品进入了股市。如果算上间接投入的,应该远不止1.6万亿。在管理层眼中,银行理财产品的膨胀可能带来以下风险:
第一,将鼓励更多的钱滞留在实体经济之外。M1和M2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到6月底有38万亿企业资金以活期存款方式存在银行,而不去从事实际生产。第二,抬高全社会融资成本。最近,关于中国陷入“流动性陷阱”的说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央行继续降准降息,都不能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事实上抬高了无风险利率,成为降低融资成本的一个绊脚石。第三,银行为了争抢理财资金,会被迫提高收益。为了谋求高收益,肯定会越来越冒险,比如在债券市场上加杠杆买入,更多去股权市场上冒险等等。这将带来跨领域的金融风险。
股市之所以反映强烈,是因为中央的表态和银监会的出手,让很多人感到了意外。因为最近一个多月,舆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主动降温,以英国脱欧、CPI下行,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在三季度有所放松。但没有想到,管理层态度如此坚决,不仅通过新华社喊话,还通过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连续出手。
这次市场调整来得快,也来得急,中小创是重灾区,但是调整就是调整,不可同前面股灾相提并论,前面股灾是市场风险的集中释放,而这次调整是对市场风险的防范,从技术理论上看,目前大盘要真正找到一个有效的支持,必须在周线上构造出一个标准的底分型,否则继续下探甚至大面积下探的风险将难以解除,而月线、季度线上,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中长线走势的压力,看看目前的图形就一目了然。
不过现在的操作就极端简单了,一个短线的机会在这轮下跌的背弛点上,然后必须看反弹是否能回到3000点及20日线上,大盘如果上不去20日线,顺理成章就继续探底,必然会有再次的下探去构成更好的机会;反之,如果能回稳,就看后续构成的中枢的第三类买卖点情况。这样的操作安排,完全是绝对性的,没有任何含糊的地方。当然,短线可以看日线分型的构成情况,一旦出现将有短线一定力度的反抽,如果特别心急的就看30或60分钟,太短的就算了。个股方面,都要以短跑为主,现在的情况下,没有什么股票值得长期拥有的,自己今年经常持一只股票就两三天,今年一定要多多419,少想天长地久。因为今年的股票都是追命僵尸,一长一久就要尸变吃人血的。
这股市,该说的这两天都已经说了,已经跌了这么多了,预计下周就要反弹了,投资者就好好操作这次小反弹,并为最后一跌的最终完成做好一切相应的准备。不过,一定要注意,由于3069点下来的这一段已经一定是下跌类型而不是一个中枢的盘整类型,因此,这种下跌后的反弹也很难有太出色的表现,投资者可以参照4月20日那次大跌后的走势,经过一个小反弹后,5月6日的股指继续再下一个200点台阶后才见底,那么这次该怎么处理,各位就根据自己能力来设计了。总之,未来股市可能继续维持存量博弈和区间震荡,但是会出现大的风格切换,从题材炒作向业绩为王和价值投资转换,短期仍然有调整压力,中期不必过度悲观,目前关键是要把握大强小弱的风格才是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