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4:1的总比分战胜辽宁队,四川男篮成为CBA历史上第五支总冠军球队。四川队的“一黑到底”给很多球迷带来惊喜,而辽宁球员和四川球迷在酒店外的一场意外冲突,也成为这些天媒体、篮球界、球迷绕不开的话题。如何看待体育、如何看待输赢,不管是对运动员,还是对观众,都是一道考题。
无论是机场接机口辽宁球迷打出的“削他,没毛病”“纯爷们”等标语,还是互联网上的“因为我们是辽宁人,我们会义无反顾地热爱和膜拜辽宁队”“亲人!有时候甚至无关对错”等言语,都让人忧虑。联想到近年来的一些纷争中,比如韩寒是不是有人代笔、郭敬明是否抄袭、方舟子和崔永元的“转基因食品该不该吃”,都能发现这样一群人,他们只讲“站队”,不讲“站对”;只问是谁,不管是非;只讲“立场”,不讲“原则”。一些人用身份划界、以地域站队,把事实真相抛在一边,也把是非对错抛在一边,逞口舌之快。这样的语言暴力不仅模糊了是非真假的界限,而且干扰了社会正常的价值判断,甚至酿成次生灾害。
“我参加过亚锦赛、亚运会、奥运会各种大型比赛,从来没有在比赛期间让我们球员录口供,我们就像犯人一样在打比赛。”说这话时,辽宁男篮主教练郭士强满脸委屈。殊不知,及时传唤治安案件当事人,询问笔录,不仅是公安机关的权力,更是公安机关的义务。当然,我们也听到、看到很多人的理性表达。“作为媒体人,我们需反思。”一位资深辽沈媒体人在自媒体上这样写道,“我们是否在自己的媒体上发布了渲染复仇与悲情的内容,媒体不理性,球迷不会理性,球员到了场上也自然不会冷静。”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当“求胜”的欲望淹没“求是”的精神,当不讲理的“雄辩”干扰了对事实的探究,社会应有的理性就会被边缘化,人们应有的共识就会被撕裂。对辽宁男篮而言,与冠军擦肩而过的背后是自身的不成熟,对媒体和球迷而言,则应当反思“爱的方式”,而不是无原则地“护短”。球场不是发泄负面情绪的场所,体育运动既要争输赢,更要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