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中国足球教育理念
校园足球走到今天,我想还是要继续探讨什么是校园足球,为什么要开展校园足球,怎样确立校园足球的目标。这些ABC的问题我们不讲,孩子们会问“为什么要我踢球”,家长也会问“为什么非要我的孩子去踢球”。
强调这些问题,看似退回去了。2009年,随着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中国足协联合发文,校园足球启动,至今已经7年,中学生足协杯赛已经举办了十几届。如果不能不断深化和提高认识,那么,7年前关于校园足球的认识拿到今天,是不是有些想法已经落伍,不适应实际发展?再干7年,是不是当初的有些认识已经显得肤浅和幼稚?
人们习惯地以为退总是不好的,宁肯盲目求进,热衷于为表面的数据增长而兴奋,也不愿意以退为进。为了中国足球未来真正沿着正确的科学的道路前进,退回到基本观念上加以校正,这样的退是校园足球的必修课。中国足球已经发生的退步还少吗?为什么总得不到有效的纠正?包括亚洲位置、技术风格、战术打法等等,不想退的事情一退再退,真正该退回去思考的事情却一直不愿认真对待。
春节期间,足球界老前辈曾雪麟指导不幸病逝。缅怀曾指导生前往事,我想起他在出任国家队主教练不久,迎来了英国著名的沃特福德队和专家泰勒。在泰勒主持的中国队训练课上,有中方助理教练几次提问,希望了解训练的具体环节应当如何安排,英国足球训练采用什么方法。表面看,当时不满40岁的中方教练虚心好学,但是此事过去了10年、20年,中国的足球教练员仍有不少人认为,老外的训练也不过是那一套,跟咱们差不多,没什么新鲜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走出去、请进来,中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学校的校长、老师有机会广泛接触世界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同行,不仅意识到在对足球运动基本认识和理念上的差距太大了,而且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绝不是在训练手段和具体做法上讨教一番所能提高的。从根本上说,东西方传统文化确实影响到足球运动,必须通过足球教育来改变。孩子是可塑的,错过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也就是所谓定型后,再想纠正,那叫改造,不是塑造。校园足球要做塑造的事,比改造容易。忽视校园足球,实际上违背了先易后难的做事原则。
近几年,各地举办了很多足球冬令营和青少年足球培训。老一代国家队队员和教练来到孩子们中间,通过足球训练、比赛和文化学习活动,惊喜地发现其中确有一些学生具有很好的足球天赋和学习态度,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们认为,这些苗子加以科学合理的培养,未来的人才资源是乐观的。
校园足球要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身手的机会和更好的平台,同时,坚持文化学习和价值观念、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的培养,漫长而艰苦的道路只是起步,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给予持续不断的支持和鼓励。
要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但这只是为根本目的服务的一种手段。如果把校园足球视为足球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种课目和形式,与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放在同等位置,那么,校园足球没有终点。
据去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统计,全国现有足球场地10628块,其中有6766块在教育系统,占总量的2/3。未来几年之内,在各地将兴建6万块足球场地,其中4万块将建在学校,又是一个2/3。这两个2/3表明校园足球在国家重视、社会支持、大众参与下,最缺的不是钱,不是地,不是人,而是科学的正确的观念。场地多了,不是增加了学校的足球责任,而是加重了教育责任。体育部门喊了那么多年从娃娃抓起,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在,校园足球的主导从体育部门转到教育部门,是因为看重教育部门更有优势,以人为本,从全面育人的高度来担起重任,也使足球从教育中受益。
巴西有一句名言:“让孩子们远离毒品,来踢球吧!”德国足协的工作理念头一条就是“让更多孩子喜爱足球,成为对社会有作为的人和足协的注册会员”。尽管有欧美足球强国上百年来从成功和挫折中总结的真谛,有日韩二十多年来崛起的榜样,但中国足球不知何时才能建立起对社会具有影响力的理念。足球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要靠教育来打造根基,相信大家都甘愿为栽好这课大树而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