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温泉已经成为寒冷天气里休闲旅游的一大时尚。此时泡温泉,不仅能驱寒养生,也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加强新陈代谢的功效、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泡温泉,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可能因随意泡温泉出现心跳过速、胸闷或头晕等症状。
酒足饭饱后不宜泡温泉
喝过酒之后人体血管会扩张,出现毛孔疏松、散热加快的现象,因此也会比较怕冷。这时若跳进温泉池里,反而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扩张,出现“盗血”。
所谓“盗血”,是指血管扩张使关闭的毛细血管打开,全身有限的血流到更多分支的血管,导致供给心脑的血量被“偷”走。此时突然站立或运动就会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或晕厥,严重者还会出现脑血栓或心梗。
同样的道理,刚吃饱饭后也不宜马上进入温泉池。饭后胃肠需要足够的血液运行来保证其消化功能,马上泡温泉,会因胃肠血液的动力不足而引起消化不良。
心血管病患者泡温泉注意这几点
1 控制时间
初次入浴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等适应之后再慢慢延长。每次最好不超过20分钟。泡一阵上去坐一会是好办法,这样可以保证心脏供血避免胸闷胸痛,比如20分钟总时间,可以每下水一次泡5分钟。
2 控制水温
过高的水温会增加心脏负担,易造成心悸、憋气,38℃-40℃之间的水温比较适合。进入温泉池前,脚先入池,先泡双脚,再用双手不停地将水泼淋全身,适应水温后才全身浸入。
3 深不过胸
不要让水面高于胸部。
4 不要按摩
泡温泉时不要同时按摩。因为此时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和心跳加快,如果同时按摩会加大心脏的负担。
5 缓慢出浴
泡温泉主要是下半身泡在水中,相应部位血管被扩张,如果在改变体位时(由坐位变为站位),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轻者可出现头晕、头疼,严重者易摔倒,因此起身时应谨慎缓慢。
6 药物随身带
泡温泉时会消耗掉身体大量的水分,要不时地喝水补充水分,以免出现脱水现象。心血管疾病患者配一些急救药物,自己用惯的药还是要随身携带。有家人陪同最好,万一意外发生时可有人照应。
虽然在温泉池中只是泡着,但实际上相当于中等强度的运动。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老年人在泡澡时因失去意识溺水、中风或心肌梗塞等而猝死。泡澡时猝死的情况在冬季较为多发,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差导致血压发生剧烈变化。因此,在进入温泉池前,一定要有适当的准备工作,并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控制水温和时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一定要在规律服药且血压控制达标的前提下才适宜享受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