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节已经到了,春节是个大团圆的时候,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饮酒美食自然是少不了的,所谓无酒不成席,加之国人物质生活的丰富和酒文化的影响,暴饮暴食肯定会多起来。酒可以助兴,然而暴饮暴食可能会导致不少疾病。在此给大家提个醒!
首先,暴饮暴食时生活极度不规律,情绪亢奋、精神高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一系列相关问题。其次,暴饮暴食后会引起大量消化液的分泌,胃酸、胰液、胆汁的分泌均会大量增加,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甚或疾病发作。第三,集中聚餐聚饮,存在较高的污染机会,卫生难以保障。
急性胃肠炎:暴饮暴食无论是胃肠功能的不堪重负,还是消化液的大量分泌,都会使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出现胃部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还可出现脱水、休克。一般来说,急性胃肠炎病人多是恶心、呕吐在先,接着出现腹泻,腹泻每日3~5次甚至达数十次。较轻的病例卧床休息,同时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或是冲兑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体液。暂缓进食,或稍后进食稀软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呕吐持续或是腹泻严重,则应禁食并需马上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并静脉输液。
急性胃出血:空腹饮酒,特别是大量饮酒,高浓度酒精在短时间内集中在胃内,会导致胃粘膜损伤糜烂,引发急性出血性胃炎;如有肝硬化病史者则极可能由于胃及食管黏膜损伤曲张静脉破裂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酒精中毒:过量饮酒的直接后果是酒精中毒,各人对酒精的耐受性不同,酒量低的被劝酒和酒量高的人过于自信,都能导致酒精中毒。酒精中毒者除了有呕吐现象外,在神经兴奋期还会有话多、言语不清、动作笨拙等表现。昏睡期后,颜面苍白、口唇微紫、皮肤湿冷、瞳孔散大、脉搏快、呼吸缓慢有鼾声。如果有人因饮酒过量出现狂躁症状,不能使用镇静剂,更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来催吐,因为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十二指肠内溶物逆流,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
心脑血管疾病: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脂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及脑梗死的发生。饮酒还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汗,恶心,突然意识不清,以及偏瘫、失语、失明等,严重时可直接致人死亡。一旦出现晕厥,立即平卧,抬高下肢,立即送医院。如果出现剧烈头痛并伴有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注意不要摇晃病人或用冰水泼病人试图弄醒。
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诱发胆囊炎,促使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会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酒精可降低胆道括约肌的压力,有助于十二指肠液返入胰管,引起急性胰腺炎。轻型急性胰腺炎,仅表现为短暂的上腹痛,恶心呕吐,通常几天禁食补液即可缓解,重症者出现胰腺出血坏死,持续腹痛,腹膜炎,以及由此引起的全身各器官损害,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长期大量饮酒,尚能诱发和加重以下这些疾病:
肝硬化:众所周知,喝酒伤肝。临床上,80%的肝病死亡病例与饮酒相关。当酒精被分解后,脂肪就会在肝细胞中沉淀下来,因此,经常饮酒的人 容易出现脂肪肝,严重时出现肝细胞坏死,在此基础上引发酒精性肝硬化,这种损伤无法逆转。酒精对肝细胞毒性众所周知,许多酗酒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这是一种可以致命的疾病,肝脏受到严重的创伤,失去功能。随着乙型肝炎的有效预防和酒精的滥用,国内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正在增加。
抑郁症:人们很早就知道饮酒往往与抑郁症相伴,抑郁的人往往寄希望于用酒精来“借酒浇愁”,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情绪。但今年早些时候,来自新西兰的大型研究表明,情况可能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正是酗酒导致了抑郁症。
老年痴呆症: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大脑大约以每10年1.9%的速度萎缩。这是正常范围。过量饮酒加速了大脑部分重点区域的萎缩,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痴呆等症状。过量饮酒还可能导致大脑一些功能区的微小改变,但这种改变对人的影响巨大,如判断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他方面的“执行力”。往往首先受到损害的是这些“更为高级的能力,这能力使我们区别于其他物种”。除了老年痴呆症,酗酒还可以导致严重的营养缺乏,引发老年痴呆症的其他形式。
痛风:痛风是由尿酸结晶在关节部位形成的,这种疾病非常痛苦。尽管痛风也被看成是一种与遗传基因的关的疾病,但是酗酒和其他饮食因素对其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酒精加剧痛风也体现在一些病例身上。
其他疾病:饮酒还可能引发不孕和流产、骨质疏松等。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刊登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饮酒已与高血压、高盐饮食等并肩成为中国居民减寿的十大因素之一。控制高脂高蛋白的摄入量,限酒,尽量饮较低度的酒,多食果蔬,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