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血压处正常高值 冠心病风险增加
在讲座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刘世明教授介绍,高血压的发生,会同时受遗传和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双重因素的影响。通过控制环境因素,绝大部分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他说,健康人血压暂时升高会很快恢复,如果出现慢性血压持续较高的状态,就成了高血压,偶尔一次血压高,不能认为是高血压。应该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 下,非同日3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 考虑为高血压。然而,低于这一界限,也不代表能完全掉以轻 心。“高血压的标准是人为划分的。十几年前的标准是160/95毫米汞柱,现在已经下降了。但理想的血压实际应该是120/80毫米汞柱,因为研究发现, 血压从115/75毫米汞柱开始,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已经会升高。在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的阶段,尽管还 没有达到高血压的标准,但冠心病发病几率已经增加40%,因此这一范围血压也成为正常高值。”刘世明表示,现在有的国家对高血压前期(即正常高值)开始提 前治疗,而国内仍未提出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探讨。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熊龙根教授表 示,收缩压控制的目标可以稍微放松,控制在15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特别是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血压稍高对脑的供血会好一点。但对于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 患者,降压目标则更为严格,目标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提醒
高压低压差值大 可能是动脉硬化
心脏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内持续流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就是俗称的血压的“高压”和“低压”。
刘世明介绍,随着年龄增大,收缩压往往会越来越高;反观舒张压,由于老人血管硬化、弹性不好,很可能随年龄增长降低,因此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即舒张压 不超过90的高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情况下为30~40毫米汞柱,假如这一差值增大,是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
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比上肢的高,左手的血压比右手高。假如这一规律破坏了,提示有可能出现了大动脉狭窄等问题。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都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大部分人在24小时内血压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上午八九时、下午四时左右血压比较高。但 “峰谷”的时间有个人差异,可以做24小时动态监测,“昼夜血压波动是正常的,假如一天之内血压都比较平稳,反而说明血管病变可能比较严重。”刘世明说。
血压测量
家中自测血压 避免“诊室高血压”
熊龙根表示,血压自我监测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得到更多的测量数据,如饮食、饮酒、吸烟、运动、情绪等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再者,部分患者 存在“诊室高血压”,也就是到了医院见到医生后,由于担心自己病情、紧张焦虑等情绪,造成血压升高,因而家中测量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病人情况,在高 血压诊断、帮助制订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测量血压有“三同一原则”:同一时间、同一状态、同一侧。熊龙根说,一 般人的血压在白天血压有两个高峰期,即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建议每日清晨睡醒即测血压,此时血压水平反映了药物降压作用持续效果和夜间睡眠时的 血压状况,如果夜间睡眠时血压和白天水平相同,则应适当在睡前加服降压药物。
服降压药物后2~6小时测血压,因为短效制剂一般在服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程度的降压,中效及长效制剂降压作用的高峰分别在服药后2~4小时、3~6小时出现,此时测压基本反映了药物的最大降压效果。
在刚开始服降压药物或换用其他药物时,除了以上这些时段外,应该每隔数小时测量一次,或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确认降压效果及血压是否有波动。
他提醒,如果一段时间血压进行性上升要及时复诊;各种时间的血压都要测量,尤其注意发怒及着急时血压的变化;如测量是为了解降压治疗是否充分,则要在服药间期测量,以确定高峰作用和持续作用时间,还要记得每隔6~12个月检查一次血压计的准确性。
血压控制
男性每日饮酒精量别超过25克
如何控制血压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区文超教授表示,调整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首先,饮食中要少盐。他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逐步降小于6g。“因为食物含盐量高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次,要控制体重,BMI(kg/m2)小于24。在腰围上,男性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
第三,彻底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
第四,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精量不超过25克,即葡萄酒小于100~150毫升(2~3两),或啤酒小于250~500毫升(半斤~1斤),或白酒小于25~50毫升(0.5~1两)。最好不要喝高度烈性酒。“女性要减半量,孕妇则不要饮酒。”
第五,适当运动,在强度中,只需中等量的运动;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在运动方式上,慢跑、太极拳、步行、游泳、骑车,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第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情绪变化会使血压升高。
第七,在食物摄取上,只需适量的蛋白质、少量脂肪。因此,需控制奶、蛋的食用量;不吃肥肉,少吃猪肉,吃去皮鸡肉和鱼肉;少吃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控制高血压,而且,维生素C可以保护心血管健康。”
血压控制目标
一般患者:血压小于140/90mmHg
年龄大于65岁:收缩压小于150mmHg
脑卒中后:血压小于140/90mmHg
伴肾脏疾病/糖尿病/稳定的冠心病:血压小于130/80mmHg
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1级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不达标(大于140/90mmHg),就应开始药物治疗;
2级高血压患者:确诊后应药物治疗;
3级高血压及高危患者:确诊后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