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36阅读
  • 4回复

[三国演义]对魏军在关西的兵力情况之己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取消锁定操作(2022-08-05) —
             诸葛亮一出祁山按小说上写据说是在蜀汉建兴五年春三月丙寅日,但随后魏国就得知了消息,派驸马夏侯懋率军二十万前来迎战.两军初次交战于凤鸣山,魏军大败,蜀军首战告捷.不过我要说的是,仅从这段零星的描述来看,魏国在陕西的关中地区所布防的兵力应该是非常可观的.


          演义中的凤鸣山究竟在何处,现在已无处可考.但从夏侯懋接受魏主之命领兵出征的全过程来看,他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调集一支20万人左右的大部队,出发抵御蜀军的进攻,并没有让蜀军过于深入关西地区.说明魏军应该早就在这一地区部署好了一支颇具规模的大军.书中也说夏侯懋是在魏都洛阳接受魏主曹叡的任命,然后星夜出发,赶到长安,调关西诸路军马二十余万来敌孔明的.这就很明白的告诉我们,魏国对蜀国的进攻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决不可能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才保留了区区一,二万人的兵力,这有些说不过去.魏国难道穷到这种地步?抑或大意,自信到君臣们都根本不相信蜀国会北伐?非也,从诸葛亮刚到汉中,魏国就已经得知了他要北伐的消息,而且迅速的做好了战斗准备工作,任命好了己方主帅的情形来看,魏国对蜀国从来就没有丧失过警惕.在夏侯懋到达长安后,魏军就开始快速集结,准备迎敌了.我认为这才是魏国当时备战的真实情况.夏侯懋不可能干坐在洛阳,等有关部门从全国各地调集齐了20万大军后,才出发西进,领兵抵御蜀军的进攻.真要是这样的话,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个人估计还没等他把军队凑足,长安都已经被诸葛亮拿下了.夏侯懋一定是直接"空降",来到了长安,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预案,命令原先把守在关西各个重要隘口要地的魏军,迅速向长安靠拢,集结完毕后,再整装出发.懋调"关西诸路军马20余万",就已经很明白的告诉我们,魏军在这一地区的实际人数.除了奉命出战的部队,再加上留守的人员,真实的数字,只会多不会少!而陕西是魏国与蜀汉接壤的前沿地带,长安又是陕西的心脏,其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官渡之战中袁绍军队的乌巢.它既是魏军在关西地区的大本营,也是一个重要的粮草补给基地.如果说魏国在关西地区有二十万左右的军队,那么长安城估计就占了三到五万人马.一来是出于保护此处命脉根据地的需要,二来也为了在前线出现军力不足的情况下,便于直接从长安调兵赶赴前方增援.当然,小说是允许虚构的,现实中可能没有那么多的人马.但我认为,由于蜀国是魏国在当时最危险最重要的敌人,魏国不可能不重视关西这一地区.至于在当地的兵力部署,也肯定是根据蜀国的整体实力和己方的基本情况,来做出最合适合理的布置的.可能会随着军情的变化做些相应的调整,但不会和对手相差太大.如果蜀国的实力只能出10万人的话,那实力比它雄厚得多的魏国,至少在此处部署了5--8万左右的部队.个人认为只多不少.这样既节约了一定的国家预算,又可在战争一旦降临的情况下,前线不至于在兵力方面捉襟见肘.要是在财政预算方面比较充裕的话,兵力只会见涨.因为要分兵把守要隘和应付突发情况嘛.魏国把根据蜀军可能出动军马的三分之二的人数部署在关西地区,这个推断可能有些多了,但绝不可能只有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三.否则根本无法及时有效的抵抗蜀军的大规模进攻.不等救援部队集合好赶到,战争的胜负就已经决定了.个人猜测,魏军在关西地区至少大概应该布置了10至15万人马.前线约莫占到了6--8万;长安3--5万;其他地方再分掉一些,这样就对了.如此一来,在蜀国大军来犯之前,先在关西地区调集好人马,将蜀军暂时挡住.然后魏国再从全国各地征集军队粮草赶去支援,这才是魏国在与蜀军发生战争后的整个总体应急作战计划.这也是最合乎常理的兵力部署调动预案.因魏国的老祖宗曹操惯会以断人粮道,中枢神经命脉之地来一决胜负,故魏国对如何守护关系自己命运的战略要地应该是相当有经验了,而且在战略上已是极其重视,在战术上已是极其成熟了.一句话,重兵防守.


         个人还认为,从夏侯懋接受任命后的表现情况来看,他也并不完全是个饭桶.其行动十分果断,异常迅速.这一点和司马懿不相上下.司马仲达在接到魏主曹叡重新起用他的任命后,正在宛城调兵遣将准备增援关西,得到新城太守孟达欲反的消息后,不待魏主批准,果断带领部队直扑新城.而孟达此时尚做着"宛城离洛城八百里,至新城一千二百里.若司马懿闻达举事,须表奏魏主,往复一月间事.达城池已固,司马懿即来,达何惧哉?"的美梦.万没料到司马懿竟会先斩后奏,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擒斩孟达,断诸葛亮东出之路.夏侯懋也差不多,尽管屡战屡败,还被蜀军俘虏过,最后羞惭不过,躲在陇上不回.但大家要知道,诸葛亮在击败夏侯懋,连拔三郡之后,随即在街亭被司马懿给打败了(正史说是魏将张郃),而街亭尚远在甘肃,离关西腹地长安还远着呢.说明夏侯懋当时已将孔明拦在距离魏国敏感区域比较遥远的地方了,只是没有拦住.夏侯驸马爷的行动确实是够快的,但唯一的缺点就是作战经验不足,以至于首战便以惨败告负.


        从夏侯懋迅速调动军队,开赴前线的情况来看,一,魏国的军事情报工作做得不错,而且效益极高.蜀军还未出汉中,魏国朝廷就已经知道了.并积极研究,商讨应对之策.二,魏军在关西地区已驻扎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守御部队,可随时应召,开赴前线应敌.故在夏侯懋失利后,魏全国震惊的情况下,仍能有效迅速的调集派遣有生力量来到前线,而蜀军在胜利后并未能越雷池一步,就已经说明了问题了.魏国其实在关西地区早就驻有重兵了,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测情况.这也可能是诸葛亮在与魏军作战中一向采取谨慎战术的原因之一吧!实在是他的家底太薄,陪不起啊!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05 21:22重新编辑 ]
2条评分原创+1道行+2
jvcxp 原创 +1 感谢分享宝贵经验~ 2014-12-12
jvcxp 道行 +2 感谢分享宝贵经验~ 2014-12-1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westwood

UID: 20076

发帖
863
金币
1041
道行
1773
原创
0
奖券
188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28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3
魏国用的是屯田制,亦兵亦农,战时是军平时务农,所以兵力一直都有优势。
2条评分金币+4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8-05-12
citichmcyu 金币 +3 感谢参与 2016-02-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yyfyyf

UID: 500556

精华: 17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9121
金币
840
道行
2002
原创
434
奖券
785
斑龄
0
道券
2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30
最后登录: 2024-11-1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3
回 westwood 的帖子
westwood:魏国用的是屯田制,亦兵亦农,战时是军平时务农,所以兵力一直都有优势。 (2014-12-13 15:56) 

蜀国在敌国临近地区,也是类似做法。主要是解决粮食等后勤问题。
2条评分金币+3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8-05-12
citichmcyu 金币 +2 鼓励一下 2016-02-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12-14
回 yyfyyf 的帖子
yyfyyf:蜀国在敌国临近地区,也是类似做法。主要是解决粮食等后勤问题。 (2014-12-13 21:28) 

这倒是,姜维率军至沓中屯田,虽为避祸,亦有效诸葛武侯之意.
2条评分金币+5
citichmcyu 金币 +2 鼓励一下 2016-02-27
yyfyyf 金币 +3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2014-12-1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02-26
回 westwood 的帖子
westwood:魏国用的是屯田制,亦兵亦农,战时是军平时务农,所以兵力一直都有优势。 (2014-12-13 15:56)

魏刘晔曾这样分析过当时的局势:“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个人认为这里说的并不全是指地理上的概念,主要还是指诸如人口,生产力等方面的因素。以三国时的情况来看,中原地区是中国当时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最为先进发达的地区,自然人口也最为集中。虽然吴,蜀二国也有大量因躲避战乱而迁居的难民,但总的来说此时还尚未引起人口大规模迁移的高潮。真正的人口大迁移发生在三国之后西晋时的五胡十六国时代。那时中原汉族居民,为了躲避少数民族当权者的奴役,残杀,纷纷逃往江南地区,初步开始形成了人口迁移的高潮。而三国时期,中国的人口还是相对集中在中原地区,也就是曹魏国。故蜀国虽也实行屯田制,但兵力还是相对薄弱,再加上恶劣的运输条件,造成后勤补给极其困难,所以只能集中兵力打击一点,以求一招制敌。而魏国因人口数倍于蜀国,再运用屯田制,所以司马懿能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拖垮对方。实在是他兵员充足,能充分分兵于各处抵御蜀军的进攻,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是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16-02-26 23:22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6
citichmcyu 金币 +16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2016-02-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