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传》,除了几个“水性”的女人,几个见钱眼开的婆子,几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母夜叉,全部都是男人。男人有酒有朋友。酒壮英雄胆,喝酒的男人方显英雄气概。打开《水浒传》,你且一页页翻过去,无论是通都大邑,还是边城小镇,抑或是荒村野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店,有店的地方就有酒,有酒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英雄人物就虎虎生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水浒传》中喝酒的人主要有三类:梁山好汉、地痞流氓和青楼女子。好汉喝酒粗野豪爽,流氓喝酒轻浮放荡,娼妓喝酒妩媚风流。无论哪一种人物都喝不出美感,不若文人饮酒,雅致蕴藉,陈年旧酿混合着书卷香,几千年的文化在觥筹交错间源远流长。
经过五代的动乱扰攘,赵宋一朝,大兴科举,教育兴盛,仕人阶层骤增。于此前后朝代相比,天水一朝,优待文人,多为其他朝代所不如。宋代的文人,多一反唐朝的豪迈,他们或借酒遣怀,或借酒送别,或酒后醉书。宋代的酒似乎淡了些,致使宋代的文人更理性,少了唐人的豪气、洒脱、豁达与任性。然而,无论唐代诗人,还是宋代词人,他们的诗词都因酒而别具风度与情致。文人喝下的是酒,吐出的却是华美诗篇。梁山好汉喝下的是酒,演出的是快意恩仇。酒醒仇报之后,留与后人的,欲说还休。
《水浒传》中处处有酒,酒气飘香。然而,历史上宋代酒业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宋代的酿酒业有所发展,酿造的原料进一步多样化。此前的酒是由稻、黍、秫米等酿制而成,而宋代则有糯、黍、秫、粟、麦等原料,而且麦是其中的重要原料。按当代著名学者李华瑞教授的研究,当时的酒可分为黄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四大类。宋酒的一大特点,是相当普遍地使用瓶装。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宋真宗朝末,“杭州酒务每岁卖酒一百万瓶,每瓶官价六十八文。”南宋人赵彦卫在他的《云麓漫钞》一书中这样说:南宋时,“临安岁供祠祭酒一千六百余瓶、坛,又供天章阁、景灵宫及取赐酒一万四千二百余瓶、坛”。
然而,宋朝平民喝酒是否如《水浒传》中所演绎的那样流行,街街巷巷村村落落都洋溢着酒香呢?据学者研究,宋代实行榷酤,酒利由国家垄断。造曲和酿酒只能由官府经营,私人经商受到极大的限制。 由此观之,宋廷对私曲和私酿的惩处非常严厉。宋廷之所以严禁私曲和私酿,是因为酒课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比重。据已故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宋史研究会前会长漆侠先生的名著《宋代经济史》一书的统计,从北宋初年,酒课逐年增加,到宋仁宗庆历年间达到高峰,占宋朝税收的44%,以后有所下降,到神宗熙宁十年降到最低点,也达一千三百一十万缗。南宋酒利在东南诸路也不断增长。这就难怪宋廷实行如此严酷的榷酤禁条。
宋朝酒课收入如此之多,其分布情况如何?酒在商业城市中的消费量很大,酒课在许多重要城市中是很多的,在经济发展地区和边防地区也是增长的。自社会上层至下层,酒是宋时消费量很大的饮料。在镇市乡村之中也有小酒店,称之为坊场。这种村镇酒店都挑着酒旗,旗上有“望”字,作为自己的标识。此和《水浒传》中对酒店的描写相似。
在《水浒传》故事演绎的宋代,酒店的分布由都市、城镇渗透到乡村,饮酒的阶层由上层普及到普通百姓。事实上,恐怕远非如此。宋朝前后320年的时间内,朝廷数十次上百次地严禁酒肆的私自经营,城市如此,更遑论乡下了。上层阶级能够经常饮酒作乐,以酒解愁,下层阶级只怕就难了。
在《水浒传》中,有男女的地方,就离不开饮食。第二十四回潘金莲与西门庆在王婆茶坊中初相识,因一餐饭遂了私情。“王婆买了些见成的肥鹅熟肉,细巧果子归来。”第四十五回潘巧云与裴如海也多亏吃饭喝醉了,潘公才能得成“好事”。“却早托两盘进来,都是日常里藏下的稀奇果子,异样菜蔬,并诸般素馔之物,排一春台。”先看“果子”。宋时称为“果子”者,不是指水果,而是专指橘红膏、荔枝膏、二色灌香藕、糖豌豆、蜜枣儿、乌梅糖、薄荷蜜一类食品。再说肉类食品。在宋代,羊肉是上层社会的主要肉食。北宋皇宫“御厨止用羊肉”,宋真宗时“御厨岁费羊数万口”。猪肉是仅次于羊肉的另一主要肉类,此外还有鸡、鸭、鹅等家禽,兔肉、野味之类,亦有江河湖海中的水产品。《水浒传》中也曾提到,宋江是喜欢吃鱼肉的。
另外,翻开《水浒传》就可以发现,梁山众好汉最喜欢吃、吃得最多的是牛肉。给人的印象:宋朝人是经常可以吃到牛肉的。那么,书中关于牛肉的描写是不是符合历史事实?非也。宋代经济虽然发展迅速,高居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两个马鞍形”的顶峰,但其仍然是一个农业社会,牛是农业耕作中的重要生产力。所以,宋朝官府屡次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当然,有法不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常态,虽有不法分子不听禁令——或许距离官府遥远的僻静山村偷杀耕牛,或许那些山寇流匪也会在夜黑雁飞高的境况下偷偷地宰杀耕牛,但,恐怕这样的境况毕竟是少数,宋朝的历史事实恐怕远不若《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宋廷辖境之内各大小酒店都大张旗鼓地卖牛肉。
再说喝茶。在赵宋天水一朝,茶的种植面积扩大,茶叶质量提高,尤其是在南方各地,茶叶生产很见繁荣之景象。茶也日益成为社会上的广泛需要,尤其是对那些北方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而言,更是如此。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生活中茶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也成为宋朝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各阶层对茶叶的需求如此之广泛,茶课必为宋廷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如同酒的榷卖制度一样,宋廷也实行严格的榷茶制度。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祖乾德二年,除川峡、广南诸路外,“令民折茶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私鬻者,没入之”,并根据茶的价值多少定杖罪和流罪;主管官吏以官茶私自贸易者,五百文即流二千里;过一贯五百,以及持杖贩卖私茶而被官私擒捕,即处以死刑。由此可见,宋廷以严刑峻法来维护其对茶的专利。
宋代的茶叶种植采用茶园的形式。茶园有官茶园和私茶园之分。宋代绝大多数茶园是属于私人占有的。私茶园园主可分为四类:一是官僚士大夫,二是寺院,三是茶园园主,四是茶农。官茶园由官府直接经营,其中以建安北苑最富负名,是宋代规模最大的茶园,其所生产的腊茶质量最好,是御用佳品。
茶叶从种植、制作到在市场上贩卖均受国家控制。《水浒传》中只展现了卖茶、喝茶的情景,没有触及茶叶的整个生产过程及其生产关系。第三回,九纹龙史进和鲁智深等去茶坊“吃个泡茶”,茶坊里还有“茶博士”。第二十四回提到王婆开个茶坊,卖的是茶水而非茶叶,类似于茶馆。王婆对西门庆说她光靠卖茶水不能过活,靠杂趁养口。杂趁具体指:“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接生),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不正当男女关系的说合人)。”王婆为牟利可谓无所不为。宋代的茶坊是否兼具王婆茶坊的这种不正当功能,有待进一步考证。
既是饮食男女,吃穿用度哪一样不需要花钱。钱是连接饮食与男女的纽带。还看第二十四回,西门庆为得到潘金莲在王婆这个马泊六身上花费很多银两。在《水浒传》中涉及钱的地方大都使用银两,如买卖用银两、朋友之间馈赠用银两、比武的彩头用银两……白银俨然已经成为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然而,那是明代中后期之后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宋代。在宋代,市场流通的金属货币有金银铜铁,其中,铜钱的使用尤其广泛,铁钱也在更大程度上比较广泛地被普通民众所使用。北宋士人王禹偁曾说“夫百货所聚,必有一物主之。金玉重宝也,滞于流布;粟帛要用也,滥于湿薄;榷轻重而利交易者,其唯钱乎?”王禹偁分析了各种等价物的特征,认为铜钱更适合作货币。在宋朝,铁钱只在部分地区使用。金银在社会上的用途也极其广泛,但其使用范围多限于宫廷等上层社会之中。黄金白银,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还依然是难得一见的珍稀物件啊。除此之外,宋代还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