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北200余公里处的马里尤特沙漠中,有一个名为阿布米那的基督教遗址。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布米那遗址是一座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所建立的一座基督教城市。据传说,这个古城是以一位叫“米纳斯”的殉教者的坟墓为中心修筑起来的。米纳斯曾是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军队中的一名军官。在戴克里先军队战胜敌人后,米纳斯拒绝屠杀任何基督徒。不仅如此,他还公开宣称自己的基督教精神,这一行动极大地激励了其他基督徒继续承受来自罗马帝国的统治。
公元296年,米纳斯去世。据说运送他尸体的骆驼在途中突然停止行走,无奈人们只好将其就地掩埋。而就在同一个地方,有一口水井出现在沙漠中。水井的出现,使得该地长满了野葡萄和橄榄树,自此这片绿洲便被称作“神圣的米纳斯葡萄园”。
公元5世纪,越来越多的基督徒来此朝圣,城市也渐渐兴盛起来。今天的考古学家已经挖掘出一个完整的城镇,发现了许多房屋和公墓。最为珍贵的是一座洗礼池,它位于半圆形的角落中,还带有多彩的大理石壁龛。这也许是表现古代基督教建筑艺术风格的、唯一的建筑实物。
目前,阿布米那遗址处在沙漠腹地,周围一片荒凉,并且该区域受农业用水的影响,其地下水位一直在下降,生态环境已到了崩溃的边缘,2001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越是荒凉之地,或许越能引发人思古之幽情。历史的遗存总能带给人们穿越时空的遐想与情愫。虽然远在埃及,但对于千年以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切,我依然充满好奇。
在遗址中穿梭,走在已被黄沙掩埋了不知多少世纪的路上,想着一个个的问题:1000多年前,这条路上是否也有熙熙攘攘的人流?那时的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现在,古人魂归何处?他们的后代又在哪里?我想,所谓“穿越”,无非是你与身边的遗址踏着共同的节拍罢了。
不远处,新修建的一座科普特教堂正以另一种形式传递着阿布米那的生命。物质难以永存,而精神却能千古。
这里不像吉萨的金字塔,也不似卢克索的神庙,那里有太多的游人。沉重的历史内核外,包裹着一层商业化的世俗,让真正的访者感到窒息。如果非要列举一处我最喜爱的埃及古迹,阿布米那一定位列其中,因为,这里有故事、有历史,更重要的是,有能让人宁静下来的心情。触摸身边的墙,摸到的是千年的历史;在曾经的教堂中一坐,即使已是残垣断壁,但依旧能感受到这个城市所带给人的千年传说。
在活生生的历史面前,骄阳的炙烤,别有一番风味。有人或以此为“无趣”,而我却认为这正是埃及所带给人的美丽——虽不惊艳,却历久弥新。阿布米那就是这样一地,没有惊喜,却让人记忆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