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碧空如洗。
盛夏时节,连日阴雨后的会宁大地,林木葱郁,生机盎然。走进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苍松翠柏,芳香满园,青砖红墙的会师楼映着旭日熠熠生辉,古朴雄壮;挺拔高耸的会师塔直插蓝天晴空,巍峨雄健……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一块古老的土地。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78年前那场史诗般的长征壮举,在会宁这块土地上宣告胜利。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此的伟大握手,让会宁永远被人们铭记。
千余位将军留下足迹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红军长征期间,毛泽 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达会宁,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9位元帅及8位大将、46位上将、127位中将、1200余位少将都在会宁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揭开了辉煌的一页,留下了一大批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
据介绍,自会师旧址恢复修建以来,会宁得到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7年2月17日,胡锦 涛同志专程到会宁瞻仰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进一步确立了以“中国革命圣地”为标志的会宁形象;同年8月15日,刘云 山同志专程到会宁瞻仰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红色文物展示长征精神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位于会宁县城中心地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7月下旬,记者在会宁采访期间,正值甘肃省高校师生暑期红色之旅集中示范活动。30所高校师生首站来到会宁,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里聆听革命故事,感悟长征精神。
兰州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张静告诉记者:“我在参观中拍了许多照片,里面陈列的图片、遗物等都可以作为上课的补充内容,帮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长征精神。”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大三学生刘玲说:“听着讲解,我都流泪了,通过这些实物、图片的展示以及生动的讲解,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画面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是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陈项目,也是全国重要的能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纪念馆。截至2013年底,纪念馆馆藏文物13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14件。自2010年以来,会师旧址游客人数突破百万人次大关。如今,红军会师旧址已成为西北地区和长征路上经典的红色旅游、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点基地。
记者了解到,20多年来,会宁县累计投资9000多万元用于会师旧址的修缮和保护。尤其是2006年,先后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将会师旧址由1.6万平方米拓展到4.3万平方米。
桃峰秀色装点会师要地
会宁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丝绸之路上的战略要地,文化遗产丰富。现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门洞新石器遗址、郭蛤蟆城遗址、西宁城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铁木山砖照壁,以及以县城北20里铺汉墓群、王莽之父王曼墓为代表的古代墓葬近10处。
此外,桃峰艳岭桃花山,位于县城东南,现为省级森林公园,国道312线从山脚下通过,山势突兀挺拔,苍翠秀丽,峰顶高1944米。自宋以来,历朝历代在山上修建庙宇,开凿石窟,装点景观,现有洞窟14窟,庙宇建筑20余座,集风景与宗教于一体。山门上高悬着赵朴初亲笔题写的“桃花山”匾额,各庙宇还悬有书法家黎泉、吴廷富、朱德昕、刘学谮的手笔,为桃花山平添了几许秀色。
小贴士
除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宁境内的革命历史遗迹、遗址还有:大墩梁红军战斗旧址、慢牛坡红军战斗旧址、张城堡红军战斗旧址、侯家川红二方面军指挥部旧址、青江驿红军会师旧址、老君坡红军会师旧址、西岩山红军战斗旧址、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等10余处。
2013年,会宁评选出了会师第一排、爆炒乌鸡块、野蘑菇炖羊肉、开锅羊肉等“四大美食”,和烤洋芋、麦芽甜饼、德盛昌烧鸡、酿皮、荞面油圈、米黄馍馍、炒荞饼、家产土豆泥、浆水荞面节节、手撕葱花饼等“十大名小吃”,使“游在红色会宁,品尝会宁小吃”成为旅游者的一种时尚。
同时,会宁还推出了“登会师楼、模拟情景表演、唱红军歌、跳红军舞、磨红军粮、编红军鞋、走红军路”等体验项目,受到游客欢迎。今年7月,会宁县“接受红色教育、体验农家生活”自驾游活动正式启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自驾游爱好者“会师”会宁,共同领略革命圣地的大好风光。